【52监测网】第91期 天津轨道交通50历程&创新技术应用与展望
![]() 52监测网专家报告分享-第91期 天津轨道交通50年历程 &创新技术应用与展望 曾小旭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调度长 目录 天津地铁50年发展历程 轨道交通科技的应用与展望 内容介绍 一、 天津地铁发展50年历程 ◎ 初创期(1970-2001) ◆ 城市基因——天津与交通 ◆ 初露峥嵘——墙子河(7047)工程 ◆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条件下的运营组织 ◎ 发展期(2001-2012) ◆ 告别老地铁,迎来新时代 ▲ 最后一班老地铁(2001年10月9日) ◆ 新地铁初现津门大地 2003年9月——9号线一期开通(中山门-东海路段) 2006年6月——1号线刘园至双林段开通 2007年5月——滨海导轨电车开通运营 - 两家运营主体,搭建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培养乘客习惯; - 老地铁班底+青年大学生,经验传承与人才培养并重; - 坚持“走出去”策略,主动学习同行业先进经验并融会贯通。 ◎ 相对成熟期(2012-2018) ◆ 线网初步成型 - 2012年7月——2号线开通运营 - 2012年10月——3号线开通运营 - 2016年8月——6号线开通运营 - 2018年10月——5号线开通运营 ◆ 新地铁5大“最” ◆ 网络化运营生产组织 ◎ 勃发期(2018-至今) ◆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现状 - 运营线路6条(231公里),电车1条,运营车站143座 - 形成环状加放射状骨干运营网络 - 覆盖市内6区,环城4区及滨海新区 - 最小行车间隔4分,兑现率及正点率99%+ - 疫情前日均客流144万,最高客流187万 - 公交分担率近30% - 整合7家单位,2019年成立运营集团 ◆ 天津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 国家发改委已批复两轮建设规划,合计513公里。 - 正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增加建设13号线及6条延长线共计41.6公里。 - 结合国家会展中心项目,开通地铁1号线东延线。 - 当前同步建设M4、M7、M8、M10、M11、B1、Z2、Z4共计8条线路。 - 正在积极争取第三轮规划的批复。 ◆ 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水平 - 运营模式创新——PPP项目引入 - 文化创新——打造品牌活动 - 服务创新——以联动促提升 二、 轨道交通科技的应用与展望 ◎ 前沿科技的应用与实践 ◆ 列车智能检测预警系统 列车数据(TCMS数据、各系统诊断数据等)通过无线传输设备发送到地面的车辆故障信息管理设备(专家分析系统),实现列车与地面之间的数据无线传输,由地面设备完成故障的分类、统计和评估。 ◆ 列车永磁同步牵引系统 - 在6号线车辆上完成了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装车试验及载客运营。 - 首次成功在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应用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 - 相对异步系统整车节能20%左右,整车运行噪音降低约3分贝,经济社会效益突出。 ◆ 客流监测与预测 ◆ 运能运量匹配分析模型系统 以列车满载率作为衡量乘客乘车舒适度的依据,通过运能与运量匹配度的分析,明确行车计划调整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案,并通过方案实施进行验证,持续优化调整。 ◆ 智能支付 ◎ 探索与展望—面向运维管理 ◆ 基于AR+5G技术的远程运维指导 实现方式: 作业人员利用AR设备,对现场情况进行实况传输。 专家团队结合现场情况,通过语音、推送资料等方式,给予技术指导。 应急指挥人员结合现场情况,协调调配应急资源。 项目优势: 通过远程指导的方式,缩短专家响应时间、支持一对多同时指导。 可广泛应用于外部人员协助、外包人员及普通维修人员作业等场景。 有利于资源的精准调配。 ◆ 基于多种探测手段的设备状态监控 ◆ 车辆智能装置 ◎ 探索与展望—面向运营组织 ◆ 客流实时监控系统 ◆ 列车远程全景监控 ◆ 线网阻塞下的客流预测与计划调整 ◎ 探索与展望—面向客运服务 ◆ 侧重乘客交互的智慧客服中心 ◆ 侧重于出行过程服务的智慧车站 天津轨道交通50年历程&创新技术应用与展望 曾小旭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调度长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