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第89期 一种动静合一轨道检测技术
![]() 52监测网专家报告分享-第89期 一种动静合一轨道检测技术(创建地铁线路健康信息化管理体系) 韩云飞 萨伏威成都轨道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博士 内容介绍 地铁线路健康检查 ◎线路设备是地铁运营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直接决定着列车运营的安全性、平稳性和舒适性。保证线路设备健康极为重要。 ◎加强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手段是确保线路健康的关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是地铁运营管理的发展方向,线路健康管养不能例外。 ◎目前地铁线路检测采用动静态检测组合模式,使用轨检车和人工检测。 ◎急需改变“时间紧、任务重、靠手工、速度慢、质量差、成本高”现状 轨道不平顺 ◎轨道平顺性是衡量线路设备质量的最重要参数; ◎不平顺检测是运营期地铁线路维修工作的重点 平顺与不平顺 绝对不平顺与相对不平顺 ◎轨道测量数据中包含有设计信息和非设计信息; ◎线形属于设计信息,是绝对平顺的; ◎非设计则是绝对不平顺; ◎绝对不平顺包含有相对平顺和相对不平顺 动静态检测设备、方法和特点 ◎动态检测: 设备:轨道检测车、动检车; 方法:惯性基准法; 特点:速度快、精度差,用于快速监测。 ◎静态检测: 设备:道尺、弦绳、精测小车、轨检仪; 方法:绝对测量法和弦测法; 特点:精度高、速度慢、用于轨道修整。 不平顺检测与基准 现有检测技术缺陷 ◎检测行业存在“快则不准、准则不快”定律; ◎平顺性概念定义模糊不清,缺乏统一量化标准; ◎设备不同、方法不同、基准不同、结果不同; ◎轨检车速度快、项目全,精度低,用于线路区间质量评估和发现局部病害; ◎静态检测准确性高、易使用,速度慢、盲区多、人力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低; ◎难以实现线路管养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发明与创新 ◎重新定义轨道不平顺概念,发明新的量化方法; ◎发明一种新型线路检测方法和设备,实现轨道线路几何状态的快速、精准检测; ◎用里程方向测量替代点位测量,依靠激光测距仪和惯性导航设备实现无接触式的线路测量; ◎采用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分离工作模式,提高在线工作效率; ◎数据采集工作结束后,上传至云计算中心进行统一处理,保证数据处理质量,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工作原理 ◎不平顺是指一定长度内线形所呈现周期性变化; ◎用里程和方向角测量代替点位测量。 ◎在方向里程坐标系中描述线路几何形状。 ◎对线路形状进行处理分析,确定理想线形,并以此为基准,确定几何不平顺。 固定测量与移动测量方式对比 系统结构、设备结构及工作模式 数据采集设备 ◎功能:测量里程、轨距和方向角、倾斜角和横滚角。 ◎特点: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优点:无速度限制、独立工作、精度高、自动化。 后处理软件 ◎完成测量数据的整体智能处理,计算各种状态信息,输出所有动静态不平顺检测数据的波形图和报表,速度快、精度高、项目完整。 动静合一检测设备 ◎使用统一设备、不同工装,安装在重量不同的载体上,快速完成线路动静态检测。 ◎保证动静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技术指标 ◎测量轨道线路平面和纵断面理想线形参数; ◎测量轨距、轨距变化率、水平、高低、轨向、三角坑、TQI、曲率、曲率变化率。 ◎测量横向加速度、横加变化率、垂直加速度; ◎输出检测数据波形图及报表; ◎生成轨道调整方案、扣件更换表、扣件材料统计表、峰值管理值、均值管理值; ◎不平缓检测精度静态0.1毫米,动态1毫米; ◎动态检测速度任意,静态检测20公里/小时。 测量精度 创新检测技术的优点 ◎自带“调线调坡”功能,根据线路世纪状况建立努力想线路; ◎里程和方向测量不受载体重量的速度影响,数据密度大、精度高、速度快、无需参照、移动式测量,可用于动态和静态检测,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外挂式动检仪无需专人配备车辆和人员,不占用工作点; ◎惯导校车检测机械化、自动化,确保测量数据的额质量; ◎动静态检测数据集中统一处理,无需人工输入,保证数据的真实和完整,方便信息化管理。 两大技术发明 ◎精密GPS惯导轨道检测系统; 一项专门用于高铁、普铁、地铁和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平顺性检测设备; ◎移动RTK(MRTK)线路快速测量技术 一种高精度线路快速测量技术,用于铁路、公路、桥梁、大坝、管道等大型线形工程测量与监测。 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模式 ◎快速密集采集动静态数据,精准定位到每个扣件,形成大数据。 ◎以云计算方式统一处理和管理数据,计算线路几何状态信息、峰值管理均值管理等数据,输出报表和波形图,自动完成线路维修计划和调轨方案,生成扣件更换表和材料统计表。 ◎做到以扣件为单位的精细化管理,实现精准定位、精准维护和精准管理。 ◎建立分布式信息交换系统,实现精准定位。 分布式线路信息交换系统 ◎在每个轨枕上布设一个RFID电子标签,存储对应轨枕位置线路设备的状态信息; 位置信息:里程、轨枕编号(用于精准定位); 状态信息:线形信息、扣件型号、几何不平顺; 健康信息:健康指数、超限项目、轨面磨耗、剩余寿命; 修整任务:调整量、作业时间、负责人员、修整结果; ◎使用专用车辆读写RFID数据,实现每天与云计算中心的数据同步。 ◎工班领班用手持读写设备在线读取工作任务,负责输入任务实施进度。 线路健康的信息化管理 ◎实现由数据采集设备、云计算中心和RFID电子标签所组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技术发展路径 ◎以动静结合一检测技术实现线路健康检测自动化,完成线路状态测量数据的快速密集采集,形成大数据; ◎以云计算方式统一处理测量数据,实现线路健康维护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线路中布设大量电子标签,完成在线的精准定位和数据交换; ◎开发轨道修整机器人,实现线路修整自动化; ◎逐步实现无人测量、无人维修和无人管理。 传统隧洞监测方法 ◎沉降监测:使用静力水准仪,缺点:成本高,不易安装; ◎变形监测1:使用全站仪测量若干观测点的相对位置。缺点:观测距离受限、远距离精度差、有盲区。 ◎变形监测2:用激光扫描仪测量点云位置。缺点:测量精度差,数据处理困难。 隧道沉降变形快速监测: ◎使用惯导小车沿轨道进行移动式测量,使用惯导观测运行轨迹,综合监测隧道纵向变形和轨道不平顺; ◎使用激光测距仪测量隧道的高度和等高宽度,根据变化率确定隧道切面变形。 移动RTK线路快速测量技术 ◎常规RTK主要用于平面点位测量; ◎移动RTK采用RTK设备和移动式测量方法采集数据,通过算法,提高线路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是传统RTK2~3倍,达到水准仪精度水平,速度提高数十倍。 应用案例 大型线型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