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期 华为在轨道领域的思考与探索:引领新基建,助力轨道行业数字化
![]() 52监测网专家报告分享-第92期 引领新基建,助力轨道行业数字化 (华为在轨道领域的思考与探索) 袁希林 华为EBG交通行业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副总裁 内容介绍 一、新基建 “新基建”新在哪里? • 4月20日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官方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 • 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 新技术基础设施 • 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 算力基础设施 • 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 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 •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 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 ……. 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 •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教基础设施 • 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 新基建三张网 面向比特(信息网)- 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面向原子(交通网)- 高铁、城轨 面向瓦特(交通网)- 特高压、智能电网;光伏、风电、核电、天然气;新能源充电桩;氢燃料加氢站 网络属性是新型基础设施的共同特征 新技术持续涌入交通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 交通行业“新基建”——用技术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 ◇ 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两客一危、道路边坡安全; ◇ 集聚与疏散、拥堵治理:重大活动、春运、特殊天气; ◇ 联程联运、多式联运:出行预测、交通诱导; ◇ 全流程“可视与协同”聚合行业生态; ◇ 构建行业“平台”:云、大、物、视频; ◇ 数字化“基石”:移动+ 物联; 信息化建设是智慧城轨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信息化建设是智慧城轨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融合新兴技术,打造中国式智慧型城市轨道交通。 新基建= 传统基建+新技术 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来源:2019《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1-8-1-1”智慧城轨发展蓝图 以新兴信息技术与城轨交通深度融合为主线,推进城轨信息化,发展智能系统,建设智慧城轨,实现城轨交通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来源:2020.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 二、创新实践 深圳地铁&华为强强联合,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城轨 深圳地铁 • 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地铁+有轨电车“四网合一”。 • 业务涵盖地铁工程建设、轨道运营、物业开发、商业经营、物业管理、工程勘察设计等领域。 • 秉承“经营地铁、服务城市”的发展理念,对标世界一流,积极投身大湾区城市群建设 联合创新实验室 • 深圳地铁&华为联创实验室负责深圳地铁集团(含分子公司)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物联网、数据中心等ICT新技术的科研、应用研究及推广。 华为 • 华为技术有技术:持续领先的研发投稿。 • 以客户为中心的极致服务能力、与客户联合创新能力。 • 成功实践覆盖政府,能源,金融、交通,制造,ISP,教育行业 模式创新:全国首家统筹地铁集团、建设、运营、置业ICT建设 框架协议 - 全国首家统筹地铁集团、建设、运营、置业ICT建设,全面打造最好的智慧地铁。 实现端到端全面领先 重塑联接(5G、传输、无线)➡️ 重构平台(云数据中心、大数据,AI,IOT、GIS/BIM…)➡️ 构建智慧(IOC、智慧车站、智慧运维) 数字化转型:顶层蓝图设计,统一技术路线,协同落地推进 “顶层设计+创新实践+统筹建设”三管齐下 顶层设计,整体规划 重塑联接(无线接入/有线接入、承载网/核心网/企业网)➡️ 重构平台(打造开放可信云平台(公有云+私有云)、开放的混合云架构端、管云协同ICT基础设施平台)➡️ 构建智慧(边缘智能/企业智能(EI)、智能计算(服务器+AI)/智能存储、智能安全(管理、分析、控制平台)) 咨询规划:基于端到端业务流识别面向场景的十大数字化解决方案 顶层设计:自下而上建数字平台,自上而下选定价值应用 技术驱动:加速深圳地铁基础设施数字化 重构平台- 统一平台、资源池化、业务云化; 重塑联接- 抗干扰、大带宽、全连接 重塑联接:5G+LTE-M构建无处不在的联接 重构平台:融合承载、统一架构、统一平台 重构平台:打造单线多系统城轨云,树立行业标杆 • 2018年12月,深圳地铁6/10号线打造业界首个线路城轨云,这是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单线多系统城轨云。 通过建设集中、共享的线网中心平台,逐步云化,实现线网运营,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城轨数字平台:资源云化到业务云化,资源池化到数据池化 以云为基础,通过优化整合新ICT技术,融合数据,使能客户实现业务协同与敏捷创新,打造数字世界的底座。 重构平台:深圳地铁Metrobox构建集团统一的大数据平台 ◇ 智能运营指挥中心(IOC) • 综合态势:通过数字平台多维度接入整个集团宏中微观数据,实时掌握全局态势,打造全景大交通。 • 决策支持:融合的数据汇集分析,统一的AI训练,为集团注入智力,支撑专项工作和辅助决策。 • 联动指挥:对应急资源、风险、事件进行呈现、预警、预测,提供集团级应急指挥和重大活动保障。 构建智慧:释放数据价值,让城轨建造,运营,运维更高效 施工隐患智能识别&轨行区监测预警——建设管理高效, 施工作业安全 智能客流预测&智能行车调图——掌握运行态势,优化出行服务 预测性智能维护&车地数据转储升级——运维降本增效,提升行车安全 构建智慧:智慧出行,提升安全指数,改善出行体验 华为联合深圳地铁持续创新孵化,构建智慧城轨 以城轨云为底座,融合新ICT技术,构建智慧城轨 华为智慧城轨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创新,服务全球客户 • 服务全球70+城市,170+条轨道,覆盖里程超过5000KM+ • 推动LTE-M、城轨云解决方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真正实现由大变强 三、未来展望 面向未来的智慧大交通:“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 “人悦其行、物优其流” 从顶层规划到数字底座,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华为重视基础研究,鼎力支撑城轨强国战略 战略规划:支撑智慧城轨不断演进,树立行业标杆 标准制定:自主可控标准已起步,面向未来演进 城轨信息化8篇规范 ◇ 总体规范(已发布3篇) •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技术架构及网络安全规范》,包含总体需求、技术架构、网络安全 ◇ 技术规范(在编5篇) • 云平台:《城轨交通云平台构建及部署方案及规范》 • 大数据:《城轨交通大数据平台管理方案及规范》 • 网络:《城轨交通网络拓扑架构方案及规范》 • 网络安全:《城轨交通网络安全方案及规范》 • 运营指挥中心:《城轨交通线网运营指挥中心方案及规范》 ◇ 后续持续参与标准制定: • 《城轨轨道交通信息化工程设计规范》 • 《城轨轨道交通云平台数据规范》 LTE-M 19篇规范 •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规范》 自主创新:除了芯片,城轨云也要有自主可控架构、演进 多赢开放生态:产业联盟共同实现自主可控,共创城轨大业 迈向“城轨强国”,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华为在轨道领域的思考与探索:引领新基建,助力轨道行业数字化 袁希林 华为全球交通业务部 华为EBG交通行业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副总裁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