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9月15日凌晨2时50分,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12管节顺利完成沉放对接,至此,这项宏伟工程的沉管隧道总建设历程突破2公里,达到2062.3米。
9月15日凌晨2时50分,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12管节顺利完成沉放对接,至此,这项宏伟工程的沉管隧道总建设历程突破2公里,达到2062.3米。 “深海吸尘器”为沉管安放清碍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由32个管节和最终接头衔接而成,隧道总长约6.8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此次沉放的E12管节为标准管节,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重约8万吨,是项目第一个从西往东逐渐深入到浅滩区的管节。 中交广航局主要负责深中通道(S09标)项目疏浚工程施工,施工内容主要有沉管隧道的基槽清淤、精挖及岩石处理等任务。中交广航局投入耙吸船“万顷沙”“广州号”,抓斗船“金雄”轮、“金建”轮及清淤专用船“捷龙”轮,以强大的疏浚船队能力为深中通道工程保驾护航。 “捷龙”轮在水下开展清淤施工(动画模拟)。 王朝阁 供图 在施工现场,一艘有着“长鼻子”造型奇特的施工船舶正在施工作业,它就是被誉为“深海吸尘器”的“捷龙”轮。 “基槽及边坡除淤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由于通航船舶对海底基床扰动影响,加上海底水文条件复杂,直到一周前,这些船舶还在深达30多米的海底各显神通,通过多次清淤把复合边坡及槽底的淤泥处理掉,为沉管最终浮运安放扫平障碍。”中交广航局深中通道项目经理马定强介绍,此次沉管能够顺利安装,离不开现场这些专用施工船和“万顷沙”“广州号”等传统耙吸式挖泥船。 “定点盖章”完成深海高精度清淤 根据E12沉管隧道基槽清淤施工安排,首先由“广州号”“万顷沙”等中大型耙吸船对E12基槽东边区域进行大规模高精度清淤施工,E12基槽西边区域靠近已安放的E11沉管,则改由专用清淤船“捷龙”轮进行精确清淤。 “像是在30多米深的海底雕刻一件工艺品,需要来回打磨。”深中通道项目党总支书记、常务副经理林镇定介绍,基槽边坡是多个不同倾斜比例渐变的,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海底,操作施工船舶把边坡按照设计坡比“完美延展”不是一件容易事。 深中通道海底沉管基槽3D图。 王朝阁 供图 负责基槽复合边坡高精度清淤施工的“广州号”船长周振华介绍道,“广州号”和“万顷沙”利用自身配备的国内先进的疏浚集成控制系统,严控下耙深度,细抓清淤轨迹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水域狭小是另一个需要克服的难题,“长度不足200米,宽不足50米,船舶掉头转向都有困难,还要把施工高程精度控制在40厘米以内,就连经验丰富的操耙手操作起来也必须小心翼翼。”最终经过多次清淤,精雕细琢,终于在8月31日完成了E12管节复合边坡的高精度清淤。 “万顷沙”轮、“广州号”轮正在深中通道施工海域作业。 王朝阁 供图 为了有效保护已经完成沉放的E11管节,在临近E11沉管的槽底施工区域,经过多轮技术改造的专用清淤船“捷龙”轮便派上了用场。项目团队将E12槽底清淤区域分为方块状,船舶的吸头如盖章一样扣到这些小方块上,驾驶员通过吸头水下3D姿态显示系统观测到水下作业情况,对这些小方块实施精确清淤,被称为“定点盖章”式清淤,“捷龙”轮大副刘志平介绍。 9月6日,项目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E12基槽清淤工序,顺利通过清淤验收。 专用施工船舶“捷龙”轮在深中通道施工海域。 王朝阁 供图 目前,沉管隧道已完成13个管节沉放对接,项目正加紧推进后续沉管隧道基槽基础处理施工,为深中通道项目后续沉管的浮运及安装创造积极条件。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何伟楠 【通讯员】王朝阁 【作者】 何伟楠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文章源自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此文系转载,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所有,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