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52监测网 首页 技术专访

技术专访第二期 | 岩土工程自动化监测前景广阔——专访广州翰南技术工程师林兴立 ... ...

2017-11-30 14:37
来自: 52监测网微信公众号 收藏 分享 邀请

岩土工程自动化监测前景广阔——专访广州翰南技术工程师林兴立原创 2017-08-29 easonzhk 52监测编前语:自广州结构安全监测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以来,行业同仁对新手段、新技术在土木监测领域的应用非常关注,尤其是 ...

岩土工程自动化监测前景广阔——专访广州翰南技术工程师林兴立



自广州结构安全监测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以来,行业同仁对新手段、新技术在土木监测领域的应用非常关注,尤其是广州翰南刘泽星工程师分享的岩土工程自动化监测技术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兴趣。

近日,52监测网小编对广州翰南技术工程师林工(林兴立)进行了有关岩土工程监测的技术专题采访,重点了解岩土工程监测行业目前的发展形势和具体工程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广州翰南2011年成立,拥有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专业的人才队伍,主要从事工程建设过程中变形与安全监测服务与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具备测绘资质,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与健康管理体系认证,2017申请高新企业认定。

岩土工程监测主要从水利工程监测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个别混凝土坝进行了位移、沉降观测工作。

90年代对二滩、三峡等一些列水电工程实施,后来对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矿业、市政建设实施了大量监测工作。

发展至今,岩土工程监测方法及仪器设备、规范标准已逐步完善。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林工对岩土工程监测行业的看法。


Q1:岩土工程监测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林工:岩土工程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风险大、涉及面广等特点。目前业界行业管理尚不够规范,也没有充分重视岩土工程监测技术。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一方面,从业人员具有岩土工程专业背景的不多,专业素质普遍不高。不少从业人员仅掌握操作仪器、简单的数据处理及发布报告,缺乏对监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深入进行理论分析与对工程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等能力。


另一方面,监测机构不够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吸纳的具有专业背景的人才不多,对从业人员系统培训与知识更新投入不够。

总体上,目前监测队伍的业务素质与本行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不相称。

②市场监管不完善,准入门槛较低

岩土工程监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测量、地质、岩土、结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专业协同配合。

但目前监测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各监测机构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良莠不齐,恶性竞争严重。

受低价中标思维的约束,一些专业素质不高的企业很可能成为建设单位的合作对象,出现“劣币逐良币”现象。长此下去,对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③重采集、轻分析的现象普遍

当前监测行业注重数据采集,忽视对监测数据的专业分析及深度挖掘。

一些监测单位可能仅仅进行数据的采集与简单分析,监测数据的价值远没有被利用,导致工程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被发现。

④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滞后

目前,相当多的监测企业一直沿用传统的人工监测技术和方法,对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缺乏了解,或者缺乏兴趣。


导致监测信息不完整、对工程的信息化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重大工程或复杂工程对监测技术的要求。

Q2 岩土工程监测行业的正确发展方向是什么?

林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向。

①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应用

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工程建设的需要,有必要推广应用如无线传感器监测系统、自动测量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无人机航拍监测技术及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使监测技术自动化、智能化。


②规范行业管理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行业主管部门管理意识的进一步加强,一些行业主管部门引进了相应的政府监管平台。这有利于淘汰专业性不强的监测机构,净化监测市场。

同时,将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制度,强调资质管理及从业行为监管,有利于整体提升行业技术服务水平。

③多学科、多专业深度融合

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将大大促进岩土工程监测技术的发展。


④监测工作对工程的信息化服务

大型、复杂岩土工程建设应当遵循“设计——施工——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或施工技术参数调整——施工…”这样的信息化施工理念。
要求岩土工程监测工作与施工实施过程密切结合,为工程实施提供信息化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施工。

⑤监测工作向工程运营期延伸

重要工程或风险较高的工程,如大型高陡边坡、水利工程、轨道交通工程等,逐渐推行在工程运营期间实施长期监测。

Q3 目前行业内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情况如何?

林工:自动化监测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根据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应处于半自动化监测技术阶段向自动化监测技术过渡阶段。

现阶段已有较多工程,如大坝、轨道交通工程、尾矿库等,采用自动化监测为主人工监测为辅的模式。

这种模式随着兼容性高的监测系统(平台)逐渐得到认可,自动化监测直接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自动化监测技术的普遍应用局面呼之欲出。

Q4 自动化监测技术推行难度大的原因有哪些?

林工: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建设工程领域尤其是建设方或行业管理部门对新技术不了解、不信任,难以在行业导向中得到认可;

②目前自动化监测系统直接成本相对较高,可靠性、兼容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完善;

③由于重采集轻分析的局限性,行业缺乏功能强大的数据后处理专业软件,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监测数据价值的利用,也影响了新技术的应用;


④工程的自动化监测系统与政府其它监管平台的兼容性不强,系统对接不畅。

Q5 您如何看待自动化监测技术取代传统人工监测方法?

林工:尽管当前自动化监测与传统人工监测可以互补,但自动化监测取代传统人工监测是监测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且将随着相关新技术与监测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取代的进程会加快。


自动化监测技术自最初在水利大坝监测中实施到目前也只有20余年,已经基本从成熟;当今技术发展迅速,在3~5年内自动化监测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Q6 如何看待“自动化监测技术成本高”的观点?

林工:自动化监测技术的研发成本高、布设监测元件的直接成本高这是实际情况。但从监测信息利用效果和社会效益综合看,其性价比是很高的。

首先,人工监测往往无法获得特殊时刻或复杂环境下的工程安全状况信息,而自动化监测可以连续、实时获得信息,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大大减少工程事故发生的概率。这种自动化监测技术产生的价值往往被投资商忽略了。


其次,对于监测点较多、监测周期较长的工程,采用自动化监测直接降低了监测成本。

只是很多投资商事先对监测周期与监测量估计不足而错误地认为人工监测成本低。

所以,事实上,对于较复杂、工期较长工程,实施自动化监测的综合成本并不高。

Q7 目前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广东省推行情况如何?

林工:目前自动化监测在广东省总体上应用比例不高。如前面所述,目前自动化监测的应用仍集中在水利大坝、轨道交通特殊部位、大型尾矿库等监测周期较长的重大工程中;


在数量庞大的基坑支护工程等监测周期较短的工程中应用不多。但这也为自动化监测技术的推广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从本次参会情况看,新技术、新产品大量推向市场,业内从业人士对自动化技术热情很高,我们对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广东省的推广应用有信心。

Q8 在项目实施中,如何保证传感器的存活率?

林工:自动监测项目实施过程中,保证传感器的存活率是确保自动监测有效稳定运行的关键,也直接影响企业在项目中的盈利。


通过强化管理与技术创新并重,较大程度保证了监测元件的存活率。在管理上明确职责分工,建立项目质量负责人制。

翰南在技术上力求创新,在监测元件保护、监测元件安装方法等方面成功获得了国家专利局的7项专利授权。严格管理与先进技术的合理运用,大大提高了监测元件的存活率。

当然,工程各参与方的配合、以及定期巡检、维护,也是确保监测传感器元件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Q9 与同行企业相比,您觉得翰南公司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林工:翰南在安全监测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掌握和应用了多项高新技术,在技术应用方面具有较明显优势。


近年,在传统监测业务基础上,成功开展了基于高端全站仪、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自动化监测技术;开展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无人机测绘;获得了多项工程监测方面的专利授权。

同时,我公司秉承“务实、创新、联合、提炼”的经营和发展理念,踏实推进业务、不断应用新技术、广泛与同行交流学习又善于吸纳有益元素,与多个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专家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在人才和技术储备上具有明显优势。

小编总结:

相比于人工监测,自动化监测受人为因素干扰小,通过多次测量采集可信度较高的数据,不受天气影响,可用于偏远地区监测,可全天候、连续自动监测、自动报警。

正向林工所说,自动化监测取代传统人工监测是监测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快速的发展,未来3~5年内自动化监测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最后,再次感谢广州翰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林工接受52监测网的本次技术专访,也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征稿活动”,我们期待分享更多监测人的故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1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粉丝0 阅读1041 回复1
关注我们
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