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52监测网 首页 行业资讯 监测新闻

智能体检 “对症下药” 修复桥梁

2021-8-19 09:27
原作者: 漳州新闻网 来自: 漳州新闻网 收藏 分享 邀请

【52监测网讯】“生病”的桥梁是如何被诊断修复的?

茅以升说过,“人的一生,不知要走过多少桥。”

从断木“绝水为梁”到悬索“入江跨海”,漳州座座桥梁的长虹卧波,不仅让天堑变成通途,为人们出行提供极大便利,更成为时代发展的城市地标。

但是,当每日承载着车来人往、陪伴城市成长的这些“老伙计”出现了“健康”问题,我们该怎么帮助它们呢?隐藏在水下的桥体“病灶”,我们又该如何发现并及时“诊治”呢?本期聚焦,就随记者一起,了解这些“生病”的桥梁是如何被诊断修复的。

查体
智能测量最快仅需1分钟

8月9日上午10时15分,江滨路战备大桥的南北向右侧车道上,一辆黄色卡车伸着一只长长的钢铁“手臂”,将桁架网框缓缓放至桥外梁柱下缘,穿着安全服、手拿对讲机的桥梁检测员王万军指挥着“手臂”在预定位置慢慢停稳,而后从网框探出了头,开始近距离观察桥梁支座的锈蚀情况。

“对桥面铺装的开裂、局部破损和坑槽、车辙等损害区,咱们用肉眼其实就能比较直观地看到。但是在脚下桥面的另一侧,则是观测盲区。这时桥梁检测车的折叠手臂就派上了大用场。“王万军告诉记者,由液压系统将工作臂弯曲深至桥底,最长距离可达22米,相较于传统工人在身上吊索下降至桥底检测,更快捷也更安全。



在近距离“诊断”中,检测员不仅要用专业钢尺测量记录桥体混凝土破损、剥落、开裂、钢筋锈蚀等病害部位的长宽度、类型、性质、数量及分布位置等数据,还需要使用索力检测仪、回弹仪、电阻率检测仪等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和标记。“别看这巴掌大的小小仪器,里面的内置雷达可以同时对战备大桥这类斜拉桥的多根拉索进行同步测量,一次最多可测量超过10根拉索,每次测量过程仅1分钟,高效、快捷,对桥体还不会造成损害。”王万军说。

露筋、裂缝、变形、锈蚀,是跟随此次检测中记者反复听到的词汇。风吹日晒雨淋侵蚀下的大桥,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似乎有着“千疮百孔”,“但是相较于庞大的桥体而言,这些病害并没有伤及根本且可以很快被修复。”漳州市市政工程中心桥梁管护科科长罗燕杰告诉记者,近年来漳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桥梁日常结构性巡查,中小型市政桥梁每月巡查1次、大型跨江桥梁每月巡查2次,发现的病害问题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修复处理,仅去年就维修整治10座市政桥梁栏杆、整改桥头跳车15处、补齐桥梁各类标志标牌70套。

桥梁检测车

按照现行《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CJJ99-2017)要求,Ⅰ类养护的城市桥梁检测周期在3-5年,Ⅱ-Ⅴ类养护的城市桥梁周期为6-10年,而我市主动压缩检测周期、增加检测频率,将规范要求的Ⅰ类养护桥梁检测周期由3年压缩至2年,Ⅱ-Ⅴ类养护桥梁的检测周期由6年压缩至5年,常态化、规范化进行市政桥梁“体检”。

“桥梁也属于‘消耗品’,每天都在承载人车通行、每日都在接受自然侵蚀。它们的健康与否,事关每个人的出行安全,我们一刻也不敢疏忽。”罗燕杰告诉记者,截至8月,我市已完成对九龙江大桥、漳华路跨线桥、漳华路连科港小桥等18座桥梁的实体检测,出具的“健康评估报告”涵盖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碳化程度、静动载试验等十余个方面,为“对症下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治疗
自制水面浮台“对症下药”
找出了“病灶区”,该如何修复?

“桥面出现拥包、裂缝、坑槽等损坏时,面积较小的我们会用灌浆等方式进行局部修补,损坏面积较大时,我们则要把整跨铺装层凿除,重铺新的路层。”漳州环境集团桥梁检测修复项目负责人许世鑫告诉记者,相较于桥面的“治疗”,桥下的病害区治理难度更大。

8月15日下午3时,记者与工程团队一起来到位于龙文区龙江北路的1号桥项目修复现场。只见由六只铁桶加钢筋制作成的简易浮台漂在江水上,技术员张吉芳和队友身穿救生衣,站在浮台上往桥柱上涂抹修复泥浆。河道两侧各有一名工作人员在进行浮台控制。

“桥面太窄、水道又浅,大型桥检车进不来,就用自制的浮台来进行桥底作业。”从业25年的张吉芳,对如何修复桥下的这些坑洼破损早已了然于心:“你看,这边结构混凝土出现剥落、露筋,我们就会先去掉表层污垢,用铅锤凿开至30毫米深度,然后将环氧砂浆涂至凿开处修补表面,确保伤处与空气隔绝。你再看这里的桥梁混凝土,出现了蜂窝、麻面病害,我们就要用混凝土进行修补。如果裂缝的宽度达到0.5毫米左右,我们就会直接把梁片换掉。”灌浆、抹平,一气呵成,张吉芳一边介绍一边作业,手下的功夫一点儿也不耽误。

龙江北路1号桥底,技术员站在简易浮台上进行桥梁修复。

从桥面到水面,每年的桥检期,张吉芳都会和队友一起往返于大大小小的桥梁之间,“今年我们用12天时间修复了九龙江大桥,确保每一个细小的损坏点都能被发现、被‘治愈’。我们的工作并不起眼,但却能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心里还是有点成就感的。”张吉芳憨笑着说。

事实上,近年来漳州市区在市政桥梁年度管养资金的投入上不断增加,桥梁管养资金更是被纳入市政中心“市区道路车行人行道桥梁维护”资金预算品目,当年度实际使用的资金数量若超出预算资金,还可调剂道路维护资金以保障桥梁维修管养工作开展,确保市政桥梁管养维护一个不落、存在隐患应整治尽整治。去年,我市投入74万元对市政桥梁进行巡查及结构定期检测,投入145万元对市区3座大桥的结构裂缝、支座变形、混凝土剥落等病害进行专项维修加固,投入50万元维护保养水仙花大桥92个锚头,并首次对大桥下游3#吊杆下锚头拉杆进行更换。今年,我市不仅加大桥梁检测修复数量,更是提前介入移交及管养前期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潜藏隐患提出整改清单和可行性建议意见,为横跨河海的这些“大将”做好最精细的“健康管养”。

特写
潜水查病灶蛙人显身手

潜水员进行水下桥墩病害检测

穿着紧身潜水服,叶永开再次深入水底。

区别于上次在水仙花大桥时使用的管供式潜水装备,这次他决定背着氧气瓶潜入这片水域。

体重75公斤的叶永开,穿在身上的潜水服配重就达6公斤。为避免绑在身上的信号绳缠绕,有着16年潜水经验的叶永开每次下水后都会绕着桥墩检测半圈,“Z”字形返回后再检测另外半圈。

将水下手电筒打开后,可视范围由30厘米延展至大约80厘米。根据检测经验及前几年检测的熟悉度,叶永开逐步下沉重点检测桥墩病害点,并通过氧气面罩里的对讲设备,实时与在水面救生皮筏艇上的队友游红光进行沟通。

水下如何定位?“2点钟到3点钟方向,有掏空。”11号桥墩旁,游红光一边看着往年的数据,一边通过对讲机以“时钟整点”的表达方式与叶永开进行对话。水下的老叶到达点位后则用钢尺开始测量,很快掏空点的数据便被报了上来:30厘米高,40厘米宽。根据水下反馈回来的情况,游红光在记录表中画出示意图。

“这桥梁或多或少存在轻微的裂缝,被水流冲出的孔洞、沟槽、麻面、钢筋外露锈蚀、破损等隐患几乎不会影响行车安全,但也要定时跟踪检测。”游红光有10多年的水下桥墩检测经验,他说,水流不断冲刷,桥墩部分受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为了保护桥墩,检修时通常会通过抛石、加混凝土垫块等方式对桥墩进行加固保护,这些桥墩的保护层厚达数米。因此上述的掏空数据并非来自于桥墩石柱本身,而是后加的混凝土垫块部分。由于冲刷部分不规则,数据均采用最大值来记录。

半个多小时的水下检测、记录后,安全绳被拉动。“一下是确认安全,两下是停止下潜,三下表示有紧急情况需要立即上浮。这是我们之间的‘暗号’。”多年的默契,让游红光知道队友准备出水了,急忙弯腰在皮艇旁准备接应。

直到叶永开上岸脱下所有装备,记者才发现,潜水员带下水的不止是氧气瓶、铅块、摄像机,还有小块磁铁、铲刀、钢尺、引水定位砣绳等一堆小物件。“磁铁用来判断桩基的混凝土桩身是否有钢筋外露现象,铲刀用来清除桩基表面生物和附着物,确定桩身钢筋的锈蚀、掏空、裂缝、坑槽程度,以便水下录像清楚地记录,钢尺则是用来测量病害位置、大小、深度、面积等数据。水下情况多变,定位砣绳是用来确定病害位置、方位和自由桩长度。”一一列举这些物件,叶永开表示,12升的氧气瓶可以保障两个半小时的作业时间,但是由于漳州段桥梁年年检修,基本问题少了很多,水质清澈能见度高,水下作业时间常常可以少于预计时间。“每年都会跟这些大桥碰面做‘体检’,希望下次来时能看到更加健康的它们。”叶永开笑着说。

记者 蔡柳楠 通讯员 罗燕杰 张俊炜 文 陈逸帆 图
责任编辑/方一凡 林思赓

(文章源自漳州新闻网报,本文由漳州新闻网上传并发布,此文系转载,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所有,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中国建设者助力阿根廷“百年梦想”工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亿呀~亿呀~
粉丝3 阅读235 回复0
扫码登录
扫码识别 即刻登录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