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山东青岛构建危险作业分级分类管控体系
|
为系统解决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突出、隐患分布广、管控难度大等现实问题,山东省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坚持问题导向与制度创新,构建危险作业分级分类管控体系,建立“风险分级、责任明晰、流程闭环”的安全管理新机制。 创新分级管控机制,推动资源精准配置。打破传统“一刀切”管理模式,印发《动火作业、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分级管控工作指南》,将危险作业划分为一、二、三级三个风险等级,明确11类一级高风险作业、13类二级中风险作业及通用类三级风险作业场景。针对不同风险等级,设定差异化审批流程,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和管理实效。通过建立风险等级与审批权限严格挂钩的分级审批机制,推动管理资源向高风险环节倾斜,实现“高风险严管控、低风险高效批”的精准管理目标,有效提升管理效能。 细化责任分工体系,筑牢安全准入防线。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管控需求,进一步明确各级作业审批人员的职责分工与审核重点。创新设立“现场条件审核人”制度,要求审核人现场核验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后方可进入后续审批环节,推动安全措施从“纸上规定”向“现场落实”转化,形成“申请—审核—审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进一步压实现场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严控作业安全准入关口。 推行三色票据管理,强化现场标准执行。为不同风险等级作业配套设计红、黄、蓝三色标准化安全作业票模板,对应一、二、三级风险作业,便于现场人员识别风险等级。将复杂的风险辨识与管控要求转化为清晰、具体的检查项目和确认清单,降低现场执行难度,提升现场管理直观性和执行效率,完善责任追溯链条,实现危险作业“一眼辨风险、按单查措施”。 聚焦全程闭环管控,构建安全管理新模式。在分级分类管控基础上,将管理要求延伸至作业全过程,形成闭环管理模式。作业前精准准备,落实风险分析、人员资质核查、安全培训交底等要求,确保“无准备、不作业”;作业过程中严格监管,严控防护用品佩戴、作业警戒、作业监护及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杜绝违规操作;作业后规范收尾,明确作业暂停和作业结束时的现场管理要求以及人员职责交接程序,消除遗留安全隐患。 通过推行分级分类管控体系,构建起一套权责清晰、措施精准、运行高效的危险作业防控机制,为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该体系推行以来,全市市政公用工程危险作业审批效率提升约52%,作业现场违章率同比下降近27%,关键环节的安全隐患数量得到有效遏制。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继续深化分级分类管控机制建设,推动安全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以高水平安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11.25 张金龙 琚祥凯 (文章源自中国建设报、住建部官网,此文系转载,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所有,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4-01-05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