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罗朝政 李 刚 彭思成成都,一座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西南重镇。在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的征程中,中国铁建的建设者正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由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的成都地铁6号线一二期工程,攻克 ...
通讯员罗朝政 李 刚 彭思成 成都,一座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西南重镇。在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的征程中,中国铁建的建设者正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由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的成都地铁6号线一二期工程,攻克了在富水砂卵石地层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线的世界性难题,先后4次“零沉降”近距离成功下穿运营地铁线,为我国同类地层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线积累了宝贵施工经验。 2018年10月29日,地铁6号线前锋路至梁家巷区间左线与运营地铁3号线“相遇”,这是成都地铁建设首次下穿运营地铁线,没有任何现成施工经验可以借鉴。 这里地处成都市一环路核心地带,位于地铁3号线隧道正下方并与其呈“十”字形交叉。地面车水马龙,地下管网复杂、纵横交错。更具挑战性的是,左线盾构机从前锋路站始发8米后即下穿地铁3号线,在稳定性极差的富水砂卵石地层掘进,且距隧道底板仅4米,稍有不慎便会影响既有线行车安全,安全风险与施工难度“双高”。 为确保万无一失,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地铁公司仅制定和优化施工方案前后就召开了20多次会议。他们会同施工单位中铁十一局,集结盾构、技术、机电等专业的精兵强将,从端头加固、设备改造、浆液参数优化等多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引入大数据技术,制定掘进参数,把每道工序、每个步骤都细化到分秒,并事先进行多次模拟演练。 盾构施工中,他们采取大管棚超前支护及预注浆加固、洞门处设置延伸钢环平衡掌子面土压、中盾同步注浆技术,并对既有线隧道进行24小时自动化监测,最大程度减少盾构掘进对地层的扰动和对既有线的影响。 在建设者的努力下,盾构施工仅用43个小时就实现成功下穿,既有线最大沉降仅1.31毫米。这次下穿施工创造了国内首次在富水砂卵石地层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线的新纪录。 有了成功施工经验,地铁6号线前锋路至梁家巷区间右线,于2018年11月17日仅用34个小时就近距离顺利下穿运营地铁3号线,既有线最大沉降仅1.41毫米。 2019年3月13日,地铁6号线人民北路至梁家巷区间右线,与成都目前客流量最大线路地铁1号线“相遇”。地面作业场地狭窄,盾构下穿面临管线复杂无法竖向加固、带水始发、洞门封堵等一系列施工难题。 这次,盾构始发仅3.2米就要下穿地铁1号线风亭,始发26.7米后又要下穿车站底板,且距底板最小距离仅2.672米。该公司从人员、机械、用料、环境、工法等方面,系统研究制定科学施工方案,盾构掘进中采用中盾泵入特殊浆液、同步注浆、二次注浆、三次补注砂浆、注单液浆等“五步注浆法”,达到了国内盾构施工领域较高水平。 经过95个小时的连续奋战,顺利下穿地铁1号线,既有线最大沉降仅1.24毫米。 2019年5月25日,人民北路至梁家巷区间左线开始下穿地铁1号线,这是地铁6号线第四次下穿运营地铁线。下穿地段属中密富水砂卵石地层,地下水位高、补给迅速,为全国罕见,不仅施工难度大,且沉降不易控制,安全风险极高。 这次下穿,每小时73立方米的地下水流量比前3次的地下水流量都大,洞门封堵非常困难。如让其带着泥沙自由泛滥,将对运营地铁线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快速封堵洞门,提前建压力仓,才能有效堵住涌水。 作业面狭小,只能2人1组进入作业面施工,涌水压力大,喷出的泥浆很快就把施工人员变成了“泥人”。他们就勤换施工人员,以最快速度将洞门彻底封堵,确保了始发盾构和既有线安全。 经过46个小时的紧张施工,地铁6号线人民北路至梁家巷区间左线安全平稳下穿地铁1号线,既有线最大沉降仅1.52毫米。 成都地铁6号线一二期工程4次“零沉降”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线,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和参建单位建设者以毫厘之间的精湛技艺,书写出一份完美答卷。 (文章来源百家号,本文由新华社客户端上传并发布,本文仅用来学习及交流,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