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近年来,国务院及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等部委密集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为自动化监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近年来,国务院及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等部委密集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从技术创新、产业布局、行业规范到应用场景拓展等维度,构建起立体化的政策支持体系,为自动化监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自动化监测技术作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正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2014年 1.《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 ▪内容:提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监测水平,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06019.htm 2015年 2.《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发布单位:国务院 ▪内容: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基础设施监测中的应用,提升结构监测的智能化水平,为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05/content_10137.htm 2016年 3.《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 ▪内容:提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能源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监测水平,保障能源设施的安全运行。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082989.htm 4.《交通运输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布单位:交通运输部 ▪内容: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四个交通”发展,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等方向的共性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http://bbs.52jiance.cn/thread-48650-1-1.html 2017年 5.《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发布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内容:鼓励建筑行业应用先进技术,提升建筑结构的智能化和维护水平,推动建筑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7-02/24/content_5170625.htm 6.《“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发布单位:国务院 ▪内容:提升交通发展智能化水平,加强交通发展智能化建设,推动运行监测设备与交通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加快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178189.htm 2018年 7.《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 ▪发布单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内容:强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能力,强化安全科技创新和应用,提高安全自动监测和防控能力。 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1/07/content_5254181.htm 2019年 8.《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 ▪发布单位:生态环境部 ▪内容:大力推进新技术新方法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加快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提高环境监测装备国产化水平。2020 ~ 2035年,监测手段从传统手工监测向天地一体、自动智能、科学精细、集成联动的方向发展,监测业务从现状监测向预测预报和风险评估拓展、从环境质量评价向生态健康评价拓展。 http://www.caep.org.cn/sy/sswhbgh/dt/202006/t20200621_785319.shtml 2020年 9.《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 ▪发布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内容:全力推进5G网络建设、应用推广、技术发展和安全保障,充分发挥5G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wjfb/txy/art/2020/art_ffd918abf3e848efbb2a6225dbe266db.html 10.《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铁路局、民航局 ▪内容: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加强技术攻关,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和商业化应用,加快突破部品部件现代工艺制造、智能控制和优化、新型传感感知、工程质量检测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故障诊断与维护、专用软件等一批核心技术。 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zc/wjk/art/2020/art_17339_246537.html 11.《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交通运输部 ▪内容: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以交通运输行业为主实施。以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民航、智慧邮政、智慧枢纽,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应用为载体,体现先进信息技术对行业的全方位赋能,助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先进技术的行业应用,包括5G、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网络安全、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如自动驾驶等)等,完善行业创新基础设施,科技研发支撑能力建设,如实验室、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监测网等。 https://xxgk.mot.gov.cn/2020/jigou/zhghs/202008/t20200806_3448021.html 12.《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发布单位:生态环境部 ▪内容:加快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发展智慧监测,推动物联网、传感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监测监控业务中的应用 https://www.mee.gov.cn/hdjl/yjzj/wqzj_1/202003/t20200311_768531.shtml 2021年 1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内容:提出加快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技术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的运用,全面提升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http://bbs.52jiance.cn/thread-48651-1-1.html 2022年 14.《“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发布单位:国务院 ▪内容:加快智能技术深度推广应用,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构建设施运行状态感知系统,加强重要通道和枢纽数字化感知监测覆盖,增强关键路段和重要节点全天候、全周期运行状态监测和主动预警能力。 https://xxgk.mot.gov.cn/2020/jigou/zhghs/202201/t20220119_3637245.html 2023年 15.《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内容: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化协同化发展,建设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平台,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平台评估功能,积极发挥监测评估结果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工作中的辅助决策作用。 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zc/wjk/art/2023/art_17339_775298.html 16.《2023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点》 ▪发布单位:自然资源部 ▪内容:提出利用传感器、遥感等技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提升地质灾害预警和防治能力。 https://gi.mnr.gov.cn/202304/t20230412_2781065.html 2024年 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 ▪发布单位:中共中央办公厅 ▪内容: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对市政基础设施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模拟仿真、情景构建、快速评估和大数据分析。发展智慧住区,提高智慧化安全防范、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https://www.gov.cn/gongbao/2024/issue_11766/202412/content_6993325.html 18.《公路长大桥梁结构监测时空大数据应用指引》 ▪发布单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内容:加强公路长大桥梁结构监测数据应用,切实发挥监测数据在桥梁管理养护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公路桥梁结构安全耐久水平。 http://bbs.52jiance.cn/thread-47760-1-1.html 2025年 19.《智能建造技术导则(试行)》 ▪发布单位: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内容:加快推进智能建造技术在工程建设全生命期应用,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利用数字技术和智能感知装备对建筑运营阶段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和安全风险进行智能化监测和管控的运维活动。 http://bbs.52jiance.cn/thread-48646-1-1.html |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