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第209期 地铁隧道结构安全监测数字化产品研发应用
![]() 52监测网专家报告分享-第209期 《地铁隧道结构安全监测数字化产品研发应用》 上海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周帆 目录 一、背景需求 二、数字化产品介绍 三、总结展望 内容介绍 一、背景需求 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逐步进入“建养并重”阶段,南京更注重运营养护。 • 长期运营:软弱复杂地质条件,地铁运营负荷重; 运营期轨道交通结构病害风险:纵横向变形过大、渗漏水、管片开裂、掉块、道床脱开等; • 保护区施工 • 风险管控:已运营线路的结构监测作业时窗越来越短,保护区违规施工活动排查与处置效率要求高 迫切需要精准的感知地铁结构安全信息,管理保护区内的施工,进行智能预警,提高地铁隧道风险防控水平 二、数字化产品介绍 1)移动激光扫描综合检测方案 移动激光扫描综合检测 移动激光扫描综合检测-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方面,具备一定的自适应性,检测效率是传统方法10+倍,全覆盖、高效率、标准化; 移动激光扫描综合检测-数据处理和成果管理 首次提出多类型隧道结构的自适应点云解算方法实现隧道断面几何变形与正射影像的同步解算基于并行计算技术,实现点云数据的实时处理,提升了海量数据的处理效率,工效提高10+倍。 移动激光扫描综合检测-价值挖掘 建立70+个区间高质量样本库,覆盖渗漏水、缺角等病害,还有环缝、衬砌拼缝等; 运用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技术,基于隧道病害特征,设计专用的识别模型大幅提升结构病害识别效率; 隧道激光扫描综合检测-价值挖掘 隧道激光扫描深化-中高速 隧道激光扫描深化-视觉相机 移动激光扫描应用 自有知识产权 2)微服务架构远程监控集成方案 3)轨道交通保护区巡查管理方案 保护区地面巡查管理系统 巡查系统-核心功能 自有知识产权 巡查管理系统应用 4)地铁结构安全分析评估实践 隧道安全评估方法 基于大数据的结构安全状态评估 基于数据挖掘的多元数据融合分析预测 标准规范 三、总结展望 总结 • 提高轨道交通结构安全风险感知能力 综合三维激光扫描综合检测、多源传感器远程监控及保护区地面巡查管理,构建轨道交通立体感知的管控体系。 • 提升轨道交通结构安全风险评估能力 通过大量的工程应用,促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不断完善,基于信息化平台开展安全评估实践,为远期智能运维评估提供数据基础 展望 • 基于平台广泛应用收集的结构安全海量数据,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不断完善基于数据驱动的预警预报模型,进一步积累并提升在高风险、复杂工程的精细化监护管控能力。 • 跟踪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技术进展,综合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工程测量、数值计算等多学科专业技术,进一步提高评估的针对性及定量化,探索实现结构安全的智能评估。 《地铁隧道结构安全监测数字化产品研发应用》 上海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周帆 注:本内容仅供个人研学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