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传感器把脉桥梁 无人机巡视路面 高速公路智慧养护不惧高温
盛夏时节,高速公路上热浪滚滚,酷暑难耐。同时,晴好天气也是路面“治病去疴”的好时机。 天空中,无人机巡查道路;空调房里,健康检测系统把脉桥梁……7月2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踏访京港澳高速湖北段看到,在智慧养护加持下,湖北交投京珠运营公司的养护建设者大大降低劳动强度,高速养护“夏”足功夫。 541个传感器为桥梁把脉 车流滚滚的武汉军山长江大桥,是京港澳、沪蓉两条高速公路共用的一座过江通道,通车20多年来,车流量猛增且多为大货车,其健康状态是养护关注的重点。 走进江夏区金口镇江边的湖北交投京珠运营公司第二综合巡检办,抬头可见军山长江大桥160多米高的桥塔,呈倒“Y”型。这座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全长2847米。 凉风习习的空调监控室,27岁的检测工程师黄靖轻点鼠标,面前约6平方米的大屏幕上,军山长江大桥车流量、温湿度、桥梁病害等一览无余。 军山长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采用智能远程数字技术,用于全面、实时掌握军山大桥运营状态的变化,有健康监测、巡检养护、桥梁档案和报告报表等多个功能,目前仍在不断升级中。 如何诊断桥梁内部病害?答案是桥身安装的541个“神经元”——多功能传感器。第二综合巡检办负责人介绍,以前桥梁检测,要养护人员爬进“桥肚子”,弯腰进入桥梁箱体内找裂缝,封闭的箱体犹如“桑拿房”,尽管有风机送风,仍觉呼吸紧促、酷热难耐。而现在,桥梁箱体内安装了“神经元”,时刻紧盯桥梁内部的湿度、裂缝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传送到监控室,便于快速处置。 无人机代替徒步巡查 “嗡……”随着一阵短暂的轰鸣声,一架无人机升空,对京港澳高速武汉区域进行养护巡查,最快飞行速度可达到每小时60公里。 在京港澳高速入口金口收费站处,第二综合巡检办养护安全巡查员任伟熟练地操纵无人机,查看高边坡。只见他操作键盘,转动摄像头方向,对准路面精准定位,在不妨碍车辆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公路进行全方位“体检”。 任伟告诉记者,高速公路需定期养护管理,以减少路面坑槽等常见病害的发生。 “以前每到夏天,徒步巡查是养护人员最难过的一关,烈日暴晒下,戴草帽、穿防晒衣,人仍然晒得黢黑。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养护人员极易中暑。” 飞翔的“天眼”,不仅让养护人员告别徒步巡查,而且提高效率,让养护更精准。当天,发现异常的任伟将屏幕右下方的画面放大,他发现了该桥梁支座有轻微变形现象,根据无人机的定位,养护员迅速确定了需修复的准确地点。 据悉,无人机能连续飞行20个小时,进入人工步行难以到达的角落,桥梁缝隙里、路面下、边坡上,可持续地360度传回画面。 眼下,京港澳高速孝感段改扩建工程正火热施工,复杂的地形给养护带来更大难度。据介绍,京珠运营公司已为每个综合巡检办都配备无人机,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实习生 潘睿哲 通讯员 陈阳春 (文章源自湖北日报,本文由湖北日报上传并发布,此文系转载,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所有,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