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超长堰筑法水下隧道智慧化建管养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 成果评价
2023年5月4日,“超长堰筑法水下隧道智慧化建管养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中国公路学会组织的项目成果评价,评价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次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公路学会翁孟勇理事长,中国工程院缪昌文院士、郑健龙院士、朱合华院士等9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 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数字交通发展要求,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统筹“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会同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国内在隧道建管养运一体化、数字化、智慧化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设计、科研和施工单位,依托国内最长水下隧道——全长10.79公里的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工程,以实现超长堰筑法水下隧道建管养运安全、高效、绿色、人文、韧性为目标,聚焦数据融合,开展相关科研技术攻关和应用,将太湖隧道建设成为智慧隧道示范工程。 在评价会上,评价专家委员会对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现场进行了查看,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并展开深入交流讨论。经评审,一致认为项目组提交的资料齐全、内容全面、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通过理论分析、监测仿真、开发集成、工程验证等手段,针对超长堰筑法水下隧道智慧化建管养运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示范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项目历时五年科研攻关与工程应用,先后授权了一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发表了高水平论文20余篇,形成标准8部、出版专著2部。研究成果已在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无锡段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主要创新成果包括:一是提出了“全时、全域、全事件”的智慧隧道内涵和技术框架,建立了智慧隧道数字孪生等级标准和方法,实现了建管养运数据传递和动态更新;二是构建了堰筑法隧道建造全过程数字底座,开发了集动态监测、数字推演、协同组织于一体的堰筑法隧道智能建造孪生平台,实现了堰筑法隧道结构“无裂缝”“无渗漏”;三是研发了温敏和湿敏光纤检测装备,实现了超长堰筑隧道结构开裂渗漏实时监测,提出了隧道设备设施多模态T2X交互控制技术,实现了水下隧道超大体量设备的秒级交互控制与高效管理;四是开发了融合视频、雷达、红外摄像等多源数据的全事件甄别算法,研发了水下隧道环境5G+北斗分米级扩展定位技术,大幅提升了水下隧道运营时间监测精度,构建了基于水下隧道灾害演化规律的高效应急、疏散与救援体系,提升了超长水下隧道的通行效率;五是搭建了隧道建管养运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了超长堰筑法水下隧道高保真表达、高质量控制和高水平决策。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石小磊 校对 陶善工 (文章源自扬子晚报,本文由扬子晚报上传并发布,此文系转载,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所有,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