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拦路港水波悠悠,船只往来不歇。17号线西延伸项目在此跨河建桥,打通延伸至西岑站的通道
在淀山湖拦路港西侧、沪渝高速南侧的17号线西延伸项目工地上,一座矮塔斜拉桥正初见雏形。方形的桥墩扎实地站立在河道两侧,现场工作人员一边进行矮塔钢筋捆扎,一边安装挂篮作业设备,为正式开始的桥面施工做好准备。 在规划之初,17号线西延伸就引发外界诸多关注。它从既有东方绿舟站延伸至西岑站,全长约6.6公里,仅有一站一区间,却承载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建成后,它将为华为研发基地、西岑科创中心提供极大的交通便利,支撑新城发展和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在有效地带动社会投资的同时,进一步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180米主跨创国内轨道交通桥梁记录 拦路港水波悠悠,船只往来不歇。17号线西延伸项目在此跨河建桥,打通延伸至西岑站的通道。 “作为项目关键节点,跨拦路港桥的合龙,决定了整条线路的通车进度。”17号线西延伸项目经理刘小建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前,参建各方通力合作,完成矮塔斜拉桥第二个主墩0号块浇筑的重要节点,正式进入桥面施工阶段。“春节后,这一点位在正月初八当天就已全面复工复产,为全线最早。” 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座方形的桥墩矗立在河道两侧,中铁十一局的工人们在空间有限的桥墩上,一圈一圈地进行矮塔钢筋绑扎作业。挂篮作业准备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大型设备安装在桥墩之上,进度条已拉至70%,过几天就将开启桥面浇筑。 跨河造桥通地铁,在上海并不少见。跨拦路港桥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国内轨道交通工程跨度最大的矮塔斜拉桥,主跨达到180米。这一记录的产生,源于建设生态一体化的理念。 拦路港地处青浦区二级水源保护区,且是三级航道。在规划设计阶段,就明确了不在河中设墩的原则,并且还要满足河道规划的蓝线要求,由此造就了大桥180米的主跨跨度。 这样的跨度,让项目建设经历了“头脑风暴”。“建设斜拉桥的过程中,要避免影响河道通航,控制高空作业风险点。”刘小建介绍,一般情况下,地铁采用地面支架的方式建设高架桥面。此次基于河中不设墩的原则,建设各方经过比选,决定采用挂篮作业法,即把像篮子一样的施工支架固定在已成型的桥墩混凝土上,从两侧相对而行进行浇筑,最终在河道上方相接。 在地势开阔平坦的淀山湖区域,桥面高度超15米的跨拦路港桥,如今已颇为显眼。等到矮塔部分建成,总高达40多米的桥体,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标性建筑。 考虑到与周围生态的景观融合,设计方还在主梁侧面增加了水波纹造型,增加立面的层次感,弱化梁高的视觉冲击,使梁体更为美观。同时,基于桥梁结构安全与景观,对桥梁索塔形态进行深入比选,对中墩的拉索进行优化,增加桥塔处的通透度。 与示范区线“无缝”换乘 17号线西延伸的设计方案,在开工后曾有过一次大变动。 彼时,市域铁路上海示范区线选线专项规划获批,线路上的西岑站与17号线西延伸西岑站紧紧相邻,仅4米之隔。相关方面即建议,两个站点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建筑景观与环境的和谐与统一。 这一动作,涉及车站的“五脏六腑”。原先独立的两个站点合并为大空间,4米过道设置为换乘通道,站点外立面统一采用钢结构造型。内部施工要动的“手术”难度更大,原本的通风、排水等设计均相应改变,比如当示范区线的客流接入,站外非机动车位需求量增长,停车空间要进一步扩大;市域铁路与地铁属于两个票务系统,要充分考虑到两者的对接,实现无缝换乘等。 “两个站点不能同期施工,必须充分结合各自的工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否则,现场可能出现‘打架’的情形,影响项目工期。”现场相关负责人施政告诉记者,17号线西延伸是上海地铁首个应用设计、勘察和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EPC)的项目,全新的管理模式,疏解了一体化设计的“堵点”。 以往,地铁线路先设计后施工,容易造成的问题是,施工单位进场后,提出很多设计的调整,导致整体进度受到影响。新的模式下,上海隧道院在项目前期设计阶段,会同施工方对项目设计技术方案进行探讨,充分考虑工程施工因素,共同确定项目设计施工方案。 在此过程中,数字化手段又助了建设各方“一臂之力”。施工方基于建筑可视化管理平台,在系统内进行车站虚拟建造。通过分析模型可行性,确定两个站点最终的设计及施工方案,减少后续施工阶段的变更,项目的质量安全、工程投资与建设进度更为可控。 如今,紧邻西岑站的华为研发基地正拔地而起,与全力建设中的拦路港桥遥遥相对。高耸的建筑,显示出轨道交通与区域发展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也预示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美好未来。 (文章源自上观新闻,本文由东方财富网上传并发布,此文系转载,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所有,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