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第164期 协作体系桥梁
![]() 52监测网专家报告分享-第164期 《协作体系桥梁》 肖汝诚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目录 一、引言 二、协作体系桥梁 三、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研究 四、结语 内容介绍 一、引言 结构体系是结构抵抗外部作用的构件组成形式。是结构功能、外形、及其受力形态三方面的统一。 ➢ 桥梁除了四种基本结构体系,它们还可以相互组合与协作,形成新体系桥梁; ➢ 这类新的桥梁,称为组合体系和协作体系桥梁;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桥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创新桥型和体系是提升桥梁性能的重要途径; 桥梁体系的组合与协作,是打开创新之路的新途径。 二、协作体系桥梁 桥梁体系为什么要协作? • 每种桥型均有其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一范围,就会出现不经济、不安全或不稳定等问题; • 桥梁体系的协作,恰好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创新之作; 各式桥梁之间的协作 小结: ➢ 协作体系桥梁可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灵活协作,充分发挥结构优势; ➢ 每种协作体系桥梁都有其工程意义并解决了相应的问题; ➢ 在未来的桥梁工程中,协作体系桥梁有望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研究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是在罗布林体系和狄辛格体系的基础上面发展形成的; 力学性能 1.协作体系在活载作用下的特性: 用同为1400m协作体系和斜拉体系进行比较: ➢ 斜拉部分主梁弯矩包络图形状与斜拉桥相似,斜拉、悬索过渡部分有一个突变; ➢ 与斜拉桥相比,协作体系主梁弯矩小,最值小70%,主塔弯矩最小值1.2倍; ➢ 与悬索桥相比,协作体系主梁挠度包络与悬索桥相仿。但量值上协作体系中跨挠度大大减小且小于斜拉桥,主缆外锚有效提高了结构刚度; 2.协作体系在其他外力作用下的特性: ➢ 其他外力作用下,受力与悬索桥相似,塔和加劲梁承受较小的弯矩,外部作用直接由主缆和塔传至基础; 3.动力特性 反映大跨径桥梁动力特性的重要振型为主梁的低阶弯、扭频率,同为1400m三种桥型进行比较。 ➢ 除扭振外,协作体系低阶自振特性与悬索桥相仿,其频率略低于同跨径悬索桥,但远高于同跨径斜拉桥; ➢ 一阶扭振与斜拉桥相仿,扭转振型中伴有其他振型的耦合成分; ➢ 主梁的一阶扭转频率大大高于悬索桥,塔梁缆共同参振,分担了主梁的耗能,提高了结构的颤振临界风速,因此相比悬索桥具有更高的抗风稳定性。 经济性 根据结构受力特点,用解析法推导了材料用量及造价公式 特殊问题 1.斜拉悬索的合理协作比例 力学性能:中跨悬索桥部分长度接近1/3跨度时比较合理; 经济性能:在跨径小于1500时,适当加大斜拉桥部分长度,有利提高全桥经济性能; 2.协作区吊索的疲劳问题 研究表明:斜拉桥与悬索桥交替部分的吊索有比较大疲劳问题; 在交替部分设交叉吊索,有利于改善吊索受力(轴力幅降45%),交叉吊索3到4根为宜; 3.斜拉桥与悬索桥交替部位梁的转角过大,影响高速列车运行问题 施工 可以多开工作面,有利于减少工期 工程应用(1995年以来) 伶仃洋大桥方案、润扬大桥方案、广东南沙大桥方案、台湾海峡跨海大桥方案…… 最近,有3个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可以看到这一体系将开花结果! 四、结语 ➢ 世界上跨越工程还将遇到很多挑战 极端作用:大风、强震、波浪、海流…… 恶劣建设条件:深水、大风大浪、复杂环境…… ➢ 迎接挑战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用新体系实现更好的跨越 ➢ 协作体系桥梁从理论上为我们提供了20多种桥梁的不同形式,桥梁可能的形式越多,其创作的空间越大; 结语:今天的汇报意在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同行去探索、去发现,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协作体系桥梁》 肖汝诚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注:本内容仅供个人研学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