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第157期 隧道结构智能测量技术探索与实践
![]() 52监测网专家报告分享-第157期 《隧道结构智能测量技术探索与实践》 刘树亚/博士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录 一、研究现状与工程应用 二、隧道结构智能测量系统 三、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 四、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内容介绍 一、研究现状与工程应用 • 轨道交通隧道结构由“建设为主”向“建养并重”转变,运营环境复杂、结构线网化、检测窗口时间短等独具特色的运营特征,突显了保障隧道结构安全运营的极为重要。 • 测量于变形、辨险于分析、预警于未然,隧道结构测量对国防工程、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保障隧道结构安全稳定运营是国内外面临的重要课题。 地铁隧道结构测量成本、效率、精度亟待改进——检量大,成本高;效率低,漏检多;设备贵,精度低。 • 高精度三维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给传统的结构测量带来了新的契机,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在隧道结构形变与病害分析方面的发展和应用创新,正在补充完善甚至是颠覆传统的测量技术方式和技术标准,已经成为检测隧道安全状态测量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突破两大技术难点(数据采集难、数据处理难):研发高效率自动化测量装备,实现工业软件国产化替代。 新技术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路线:全方位数据采集,5G实时传输。 二、隧道结构智能测量系统 隧道结构智能测量装备:效率大幅度提升,数据精度高、质量高。 自主研发的大规模三维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单词数据处理量可达10GB,实现实时计算处理。 三、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 如何基于多源数据分析具有一致性的测量分析结果? 标准的制定 内容提要 • 新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不断促进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与更新; • 行业技术标准要充分吸收新技术带来的创新红利; • 技术标准的制定要适应于当前地铁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四、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隧道结构智能测量技术的成熟推广,渗透到其他类型隧道结构 新技术应用于管片成形质量检测,从源头确保管片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实现从抽检到自动化全检 隧道结构立体智能感知技术的发展,构建隧道结构数字孪生体 《隧道结构智能测量技术探索与实践》 刘树亚/博士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注:本内容仅供个人研学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