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推理分析 · 杭州金沙湖地铁站进水事件
连夜的抽水作业 临时飞站 5月18日下午,杭州地铁突然宣布金沙湖站不停站通过。 这打乱了部分出行者的计划。邻近下班时间,谁也不希望回家时要绕一段路。 在公告发布后不久,地铁上的乘客很快就知道了原因,甚至有人吓出一身冷汗。列车在飞站通过时,站台层屏蔽门外布满了浑浊的积水。 金沙湖站被淹了。 乘客透过车窗拍摄的照片 随着越来越多照片和视频在网上发布,人们发现不仅是站台层,站厅层也同样被水浸泡。 站厅层也布满积水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去年郑州地铁发生的事故。每当地铁站发生进水时,似乎总与下雨脱不了关系。当时郑州市连降罕见特大暴雨,地铁5号线被淹,造成最多500人受困。 一想起将受困于地下空间,很难不会令人感到压抑。难道这次也是极端天气所引起的吗? 水从何处来 然而,杭州在5月18日并没有暴雨,天气甚至连一滴雨水也没有。 金沙湖站区域傍晚时分 如此大量的水体,到底从何而来? 根据金沙湖站的空间结构和事发现场的照片,现不妨进行一些分析。 杭州金沙湖站开通于2012年,是一个地下两层的地铁车站。其中负二层是站台层,负一层是站厅层。 金沙湖站站内空间 在站厅层,共有4个不同方向的出入口,与周边商场及道路相连。 金沙湖站的出入口 值得注意的是,C出入口连接的地块是金沙湖公园,公园内拥有杭州最大的人工湖:金沙湖。这或许是地铁站命名的由来。 C出入口邻近金沙湖 金沙湖公园鸟瞰图 那么,水是从金沙湖漏过去的吗? 从站台层的照片来看,不断有水从天花板倾泻而下,说明站台层的水是从上面的站厅层流入的。 水从站台层天花板水倾泻而下 在站厅层,虽然地面有积水,但天花板没有漏水的现象。在B出口与D出口,发生进水事件后进行了紧急封闭,却并没有看到明显的水迹。 其他出入口(左)与站厅层(右)照片 同时,在靠近C出入口的下沉广场处,则同样观察到了进水的现象。虽然下沉广场中完全被水浸泡,但广场上部地面却没有明显的水迹。 C出入口附近的下沉广场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得到: 推论一 水是从C出入口地面以下涌入地铁站站厅层,继而涌入站台层。 远处的“土环” 根据其他拍摄的照片,除了地铁站C出入口处的进水,位于地铁站南面的另一个下沉广场,也被观察到水体的拥入。 耐人寻味的是,南面的下沉广场距离地铁站足足有400m远。 南面400m处的下沉广场也发生了进水 南北两侧的进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是同时发生的吗? 南面下沉广场处除了浑浊的泥水,还出现了两种独特的现象。 一是地面出现了条状的下陷裂缝,裂缝似乎将金沙湖的突出部与下沉广场结构连接在一起。 条状的下陷裂缝 二是下沉广场处出现了若干个由下往上的冒水点,这些冒水点不仅持续有水流出,还带出了为数不少的泥沙,在周边形成了一个个“土环”。 形成了一个个“土环” 这种“土环”是地基土层发生“管涌”(Piping)的明显特征之一。 “管涌”是一种地基典型的渗透破坏形式。当地下结构物两侧存在水位差时,水位高的一侧将形成压力,迫使地下水向水位低处流动,即常说的“水往低处流”。 要想完全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结构物要彻底穿透土层形成阻隔才行。否则,地下水仍有可能绕过结构物的底部,保持向水位低处流动的特性。 绕过结构物底部流动 地下水的流动可能会同时带走一些土颗粒。当带走的土颗粒过多时,地基中会形成完整的渗流通道,最终诱发“管涌”破坏。这些被带走的土颗粒来到地面时,会在出水点附近沉积,形成一圈圈的“土环”。 管涌时出水点处形成的土环(示意) 因此,得到了第二个推论: 推论二 南面下沉广场地基疑似发生了管涌破坏。 管涌的条件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土层中都会存在发生管涌的风险。管涌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 (1)地基土层为无粘性的、拥有强透水能力的土层。这样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压力才不会产生过多的损耗; (2)低水位侧地基上部的压重不足。若低水位侧地基上部有足够的隔水的重量(如一定厚度的粘性土或防水的地下结构)时,即使地下水顺利流动至低水位侧,也没有足够的压力从地基中涌出。 南面的下沉广场处是否拥有这两大条件? 杭州地区在数千年前,存在着为数众多的河流与湖泊。在流水的带动下,一些粗颗粒物逐渐沉积于地下,形成了现时最上层的覆盖土层。 从金沙湖邻近的典型地质剖面也可以得到证实,地面往下20多米均为透水性较强的粉土层。 金沙湖区域的典型地质剖面 很显然,南面下沉广场很可能整个结构体均处于粉土层中,包括底部。 另外,地下结构体由于是移除大量土体建成的空间,所以在高地下水位区域,会像船一样受到明显浮力的作用。其中,下沉广场又是在地下空间中对浮力比较敏感的一种。 因为相比起普通的地下车库,下沉广场缺少了上部结构的重量用于抵抗浮力。 下沉广场对浮力比较敏感 推论三 南面下沉广场具有发生管涌破坏的两大基本条件。 南北贯通 从网上资料查得,2018年中金沙湖区域开启了一项名为“金沙湖地下停车场及综合配套项目”的工程,并于2021年中完成竣工验收。 金沙湖地下停车场及综合配套项目 此工程主要是在金沙湖区块内新建地下一层的停车场,建成后可新增1620个停车位。停车场将在金沙湖公园东面贯通南北两侧,形成一体化的地下空间 地下停车场的平面分布 地下空间的施工照片 推论四 南面下沉广场与北面下沉广场通过地下停车场相连。 原因推测 将以上分析得到的四个推论结合起来,基本可以还原地铁站进水最可能的原因。 逻辑之脉络已经相连。 (1)南面下沉广场由于缺乏上部结构的重量,先天的抗浮能力就弱于邻近的停车库。可能是抗浮措施的布置不足,或金沙湖实际水位超出设计时的考虑,南面下沉广场底板下方地基出现管涌破坏; (2)涌出的水通过南北相连的地下停车库流至北面下沉广场; (3)由于地铁站C出入口与北面下沉广场相连,水在到达北面下沉广场后,继续通过C口涌入地铁站,最终造成地铁站进水。 进水事件的推测发展顺序 文章来源:公众号 岩土沿途Geotech 作者:Maxim Li (文章源自公众号 岩土沿途Geotech,本文由岩土沿途Geotech Maxim Li上传并发布,此文系转载,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所有,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