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金烽乌江大桥贵阳岸主塔顺利完成封顶 济南凤凰黄河大桥正进行通车前调试……这些是近期桥梁界的大事
01-金烽乌江大桥贵阳岸主塔顺利完成封顶 11月19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完毕,金烽乌江大桥提前一个半月时间完成了主塔封顶重要任务,这标志着项目施工在节点工期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将整体迈入施工快车道,为2022年建成通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金烽乌江大桥是贵阳经金沙至古蔺(黔川界)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位于息烽县九庄镇与金沙县化觉镇境内,跨越乌江,桥面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00千米/小时。桥梁全长1473.5米,主塔采用钢筋混凝土塔柱结构,为外倾门形框架。索塔采用群桩基础,横桥向等宽,纵桥向变宽的箱形断面,塔柱顶设一道上横梁,贵阳岸主塔总高100米。 自2020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以来,项目按照施工总计划有序推进,参建者们历经39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排除万难,圆满实现了预期目标。为确保项目节点工期的顺利完成,项目领导班子统筹谋划,狠抓现场施工,做到轮班值守,解决突出矛盾,扎实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要求现场技术员对施工班组进行班前教育培训。 此次贵阳岸主塔提前顺利封顶标志着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告捷,为接下来的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来源:贵州省交通厅) 02-南崇铁路全线桥梁工程完工 11月22日凌晨,随着南宁南货场双线特大桥最后一榀箱梁成功架设,标志着南崇铁路全线桥梁工程圆满完成,铺轨通道全线贯通,为后续加快推进铺轨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南崇铁路南宁南货场双线特大桥全长588米,位于既有铁路南宁南环线和南防线上方,这两条铁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最繁忙的货运线路,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为确保架梁施工安全顺利,施工单位精心编制施工方案,将架梁施工时间安排在凌晨2点至5点非作业时段,同时通过超前筹划和优化内外部施工环境,把问题解决落实到每一环节,从机械检修到现场模拟写实,从梁体运输到墩台对位,从计划预案到现场施工,统筹细化布局,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现场施工组织安排,确保目标实现的科学可行。 截至目前,南崇铁路已完成总建设进度的85%,其中路基、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进度均超过99%,铺轨完成40%,站后四电工程完成近45%,计划2022年建成开通。届时,南宁至崇左乘车时间将从现有的2个小时缩短为半小时,南宁东站、南宁站与南宁机场将实现动车直通,飞机与高铁无缝换乘。(来源:南宁日报) 03-济南凤凰黄河大桥正进行通车前调试 近日,世界上最大跨度的三塔自锚式悬索桥——济南凤凰黄河大桥正进行通车前的最后调试,已具备通车条件。凤凰黄河大桥按照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兼顾城市主干道功能,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采用“公轨同层,轨道居中”的设计方案,集约利用过河通道资源,缩小工程规模,节省工程投资,并兼顾景观效果及行车安全。凤凰黄河大桥通车后,市民过黄河仅需4分钟。 凤凰黄河大桥的外观设计取“钟灵毓秀”之意。该桥为自锚式悬索桥,具有兼收并蓄、刚柔相济的浑厚风格。据悉,凤凰黄河大桥除了机动车道,在最外侧还有非机动车道(3米)和人行道(1.75米),保证慢行和非机动车路权。建成通车后,黄河南北两岸的市民可以选择自驾、公交、轨道、步行、骑行等方式通过黄河。(来源:济南日报) 04-广平高速首条特长隧道双线贯通 近日,广平高速项目石川子隧道全线贯通,是该项目首座实现双线贯通的特长隧道。 石川子隧道全长约4860米,是广平高速项目全线18座隧道中的第二长隧道和单口掘进最长的隧道。2018年9月开工至今,项目部攻克滑坡、顺层、高位危岩等施工难题,战胜频发地震、年年洪汛、新冠疫情等自然灾害,圆满完成建设任务。(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05-万州新田港进港铁路首条隧道贯通 11月22日,万州新田港项目荆竹园隧道顺利贯通,这也是全线首条贯通的隧道,标志着万州新田港铁路建设又取得重要进展,为全线建成通车打下了坚实基础。 荆竹园隧道位于重庆万州区百安坝街道和新田镇境内,隧道全长1966米,最大埋深约276米,设计时速为80千米每小时。采用加深炮孔与超前水平钻孔相结合的超前地质预报方式,精准预报掌子面施工风险。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围岩监控量测,科学指导隧道施工,确保施工安全高效。严格执行“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暗挖隧道施工十八字方针,采取台阶法、全断面施工方法,通过调整单线隧道二衬与掌子面施工工序,最大限度减少工序衔接及通道影响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实现贯通节点。 荆竹园隧道围岩软弱,岩层倾角较缓,易产生脱层坍塌,施工安全风险高、难度大。为确保荆竹园隧道顺利贯通,项目技术团队经过反复试验,科学选用控制爆破技术,建立了隧道内、外监控量测系统,构建了预防坍塌、高空坠落、触电等多项安全应急预案,建立隧道自然危害及防范机制。 同时,项目部通过详细勘查,全面掌控了隧道周围的建筑物情况,对下穿民房及浅埋地段的部分隧道,进行重点监测,确保隧道的预留沉降量达标,避免施工中隧道上部建筑出现裂缝及坍塌现象。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大力推广可靠、先进、适用的“四新”技术,使用洞口实名制通道系统,加强人员进出隧道管理;结合万州项目实际地质地貌特点,设置无人机拍摄航线及固定拍摄点;采用教育培训云平台及工具箱,并依托二维码技术,做到施工方案、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施工区域全覆盖,着力提高工程结构安全性、耐久性,提升现场观感。(来源:金台资讯) 文章源自桥梁杂志 ,本文由桥梁杂志上传并发布,此文系转载,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所有,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