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第139期 大跨度高铁桥梁技术创新与展望
![]() 52监测网专家报告分享-第139期 《大跨度高铁桥梁技术创新与展望》 高宗余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一、概述 二、建造技术 三、技术展望 内容介绍 前言:新世纪以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全面展开,结合高铁重大桥梁工程项目,对设计、施工、安全保障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创新,取得了许多重大原创性成果。主要包括: 1)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建造新理论; 2)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建造新技术; 3)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运营安全保障新方法。 成果推动了我国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在跨越能力、建造技术、功能集成、运营维护等方面的飞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概述 目前,中国高铁通车里程已超过3.5万公里,其中大跨度桥梁众多。 特点:跨越江河峡谷,多种交通功能 • 跨度超过200m的大跨度高铁桥梁约50余座,主要跨越长江、珠江水系,西部山区。 • 在跨度、设计速度、承载能力等主要技术指标上均达国际领先水平。 二、建造技术创新 2.1多功能合建桥梁技术 将公路、铁路、市政道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建设在同一座桥梁上,可节约桥位资源、显著节约工程总投资、减少建桥对环境的影响。 类型:公铁两用桥、多条铁路共用桥 公铁两用桥:天兴洲大桥,沪苏通大桥,五峰山大桥, 常泰大桥…… 多条铁路共用桥:大胜关大桥,新白沙沱大桥,鳊鱼洲大桥…… 2.2桥式方案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土耳其博斯普鲁斯三桥、西堠门公铁大桥(主跨1488m)、江阴三桥(主跨1780m)、盐泰锡常宜铁路长江大桥 多塔缆索承重桥梁:多塔悬索桥、多塔斜拉桥 2.3大跨度高铁桥梁轨道形位控制设计方法 大跨度缆索支承桥主梁变形曲线复杂,刚度控制不宜采用活载挠跨比。 • 轨道 “形状”和“位置”决定高铁桥梁列车安全性和舒适度,要对其进行控制。 • 大跨度桥梁轨道形位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2.4复杂空间结构 (1) 三索面三主桁结构 (2) 钢正交异性板整体桥面 (3) 组合结构 ① 板桁组合结构:钢桁梁受力 =桥面板结构 + 桁架 ②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桁梁桥面 = 正交异性钢板 + 混凝土板 (4) 山区拱桥 ①钢筋混凝土拱桥:445m ②钢管混凝土拱桥:430m ③钢箱拱桥:486m ④钢桁拱桥:490m ⑤钢混组合结构拱桥:436m 2.5高性能材料 桥梁钢:采用高强度材料可减轻结构自重、减少材料用量,从而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高强度耐久性拉索体系 平行钢丝拉索体系、平行钢绞线拉索体系 纤维复合材料 常泰大桥中的应用:127 -7mm CFRP拉索 2.6钢桁梁整体化工厂制造 2.7深水基础 大直径钻孔桩 钻孔桩最大直径:4.5m 沉井基础(常泰大桥、沪苏通大桥) • 等截面沉井:国内外常用沉井截面形式 • 台阶形沉井:常泰大桥,有利于减小冲刷深度,改善桥墩周边紊流 设置基础 三、技术展望 未来大跨度高铁桥梁工程展望 川藏铁路:跨越七条江河 未来大跨度高铁桥梁工程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未来大跨度高铁桥梁工程技术展望 (1)设计理论、工程结构研究 设计理论: •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高铁桥梁工程荷载及组合方法 • 耐久性设计指标及原则 适用桥式和新型结构 : (2)建造技术和装备发展 建造技术: 新型装备: (3)高性能新材料研究 (4)防灾安全研究 抗风安全性:我国沿海地区台风频繁、西部山区峡谷风效应显著,大跨度桥梁柔度大,风致作用更明显。 抗震安全性 :我国大部地区地震烈度大,地震作用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不可忽视。 (5)全寿命期健康管理维护 基于BIM 的设计、施工与运营、全寿命数字化管理技术 BIM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特点。 健康监测系统: • 大跨度高铁桥梁工程建造周期长、运营环境复杂,需要强有力的监测、预警系统予以保障。 • 建设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桥梁工程互联网络,实现全天候、大范围、长距离监测、预警与应急保障系统。 《大跨度高铁桥梁技术创新与展望》 高宗余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注:内容源自高宗余先生在IBTC桥隧大会上的报告内容分享,转载自IBTC桥隧大会,本文仅供个人研学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