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第123期 边坡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
![]() 52监测网专家报告分享-第123期 《边坡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 曹修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目录 一、监测预警设备现状 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三、监测预警设备产品 四、监测预警应用案例 内容介绍 一、监测预警设备现状 地质灾害概况: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非常严重,类型多且成因机理复杂多样,数量与日俱增且分布范围广,2009年以来已发生20余次群死群伤特大地质灾害,全国约33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典型边坡灾害例:北京房山大安乡军红路K18+350处、汶川草坡滑坡…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发展现状:标准化、智能化程度不够;实时性、准确性能力不足;性价比、成熟度质量不高;可靠性、稳定性水平欠缺; 我国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监测仪器种类繁多,监测技术取得一定进步。 研究现状: ◇ 标准化、集成化程度不够 • 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没有相对统一的管理标准; • 传感器、传输通讯协议、数据库无固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 监测设备部件相对零散,没有形成统一化标准; • 监测设备集成化程度较低,安装调试相对复杂; • 传感器、监测设备安装方法及工艺不规范; ◇ 灵敏度、准确度能力不足 • 传感器对灾害体变化参数感知灵敏度有限; • 监测设备对灾害体参数变化响应灵敏度有限; • 传感器厂家五花八门,对所监测参数准确度没有校准标准; • 监测设备对获取的监测参数数据没有统一的检验鉴定标准,准确度无法度量; ◇ 性价比、成熟度水平不高 • 监测传感器及监测设备价格无统一化定价机制,没有形成行业规范; • 设备价格相对昂贵,成本较高,无法开展大规模推广应用; • 设备工业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野外全天候实时监测; • 设备成熟度水平较低,行业无检验检测鉴定平台; ◇ 可靠性、稳定性信度欠缺 • 传感器可靠性有限,不能覆盖灾害体整周期监测; • 传感器环境适应性无法度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 • 传感器只有厂家检验合格,行业内无校准平台; • 监测设备可靠性、稳定性信度欠缺,无法保障灾害体全过程监测; • 监测设备智能化程度较低,人工干预较多; 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灾害特征——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等。 “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坚决推进“九个实施”。“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实施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习近平,2018.10.10,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三、监测预警设备产品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发展需求: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网络化、高精度连续实时监测方向发展。 ◇ 数据化、智能化的群测群防监测仪器 ◇ 一体化、简易化、经济化的专业监测仪器 ◇ 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能化数据分析与预警预报平台 (水环中心)落实自然资源部领导要求,聚焦“降雨与地表变形”两类8种普适型仪器设备。作为部核心技术研发单位,重点针对雨量计、裂缝计、低成本GNSS卫星定位设备、倾角计、加速度计等仪器设备开展集成研发攻关。 研发主要工作进展: ◇ 设备研发方向:“两个提高、两个降低” • 一体化雨量监测站 适用于地质灾害降雨量监测,装配式安装 • 智能地表裂缝监测站 适用于崩塌、滑坡地表裂缝实时智能化监测 • 智能倾斜/加速度监测站 适用于精确测量崩塌、滑坡三维空间内倾角监测 • 普适型GNSS地表位移监测站 采用双星四频以上,优化解算算法,亚厘米级监测精度 • 无线声光报警器 声光报警,有效提醒灾害体附近的居民注意防灾 • 柔性测斜仪 累加计算钻孔岩土层水平位移沿深度的变化曲线 • 机器视觉激光可视化监测设备 灾害体低照度、透薄雾、高分辨率、高清成像 • 大容量弱光栅传感阵列滑坡监测设备(例:三峡库区巫峡段轿顶峰滑坡监测应用) 低功耗、低成本硬件结构,多尺度高精度形变监测 四、监测预警应用案例 三峡库区示范点——云阳团包滑坡 团包滑坡位于云阳县云阳镇三坪村7组,滑坡平面上呈舌形,坡度15~20°,主滑方向288°;滑坡纵长570m,横宽250m,厚度5~8m,面积14×104m2,体积90×104m3,属于中型浅层土质滑坡。 四川某铁路边坡——铁路抢通及恢复过程中的监测 《边坡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 曹修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注:内容源自“第三届全国边坡安全防护与生态修复新技术高峰论坛”,本文仅供个人研学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