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胜利黄河大桥维修改造工程第一组斜拉索换索成功、广西龙门大桥完成东锚碇基础首根大直径桩灌注……这些是今天桥梁界的大事
01-胜利黄河大桥维修改造工程第一组斜拉索换索成功 5月11日凌晨,胜利黄河大桥维修改造工程第一组斜拉索顺利张拉完成。全部换索完成后,胜利黄河大桥将重焕新生。 胜利黄河大桥全长约2.8公里,分为主桥和南北引桥,于1987年10月1日建成,是当时亚洲主桥跨度最长的钢斜拉式大桥。胜利黄河大桥主桥为双塔五孔连续钢斜拉桥,全长682米,拉索布置为双索面扇形多索体系,全桥斜拉索共有88根,索距12米,除离塔最远处拉索为两根外,其余为单根索,每4根为一组,共20组,南北两座主塔各10组。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胜利黄河大桥的安全隐患比较突出,经全面检测,主桥评定为四类桥,引桥评定为五类危桥。 为确保市民过桥安全,胜利黄河大桥维修改造工程于2020年10月29日开工。“胜利黄河大桥维修改造核心在主桥,而主桥相关工程中,换索是最关键的点之一。”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胜利黄河大桥目前已服役33年,且原桥已经有成型的稳定受力结构,“对主桥进行换索,稍有不慎将影响原桥受力结构,进而影响这座桥的质量。”该负责人说,这种情况下,换索只能一组一组进行,而且每一组都要非常谨慎,确保换索完成后和原桥受力结构完全一样,“这个换索难度堪比给八旬老人进行开颅手术。” 为确保换索成功,项目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共同“把脉会诊”。斜拉索更换主要涉及旧索放张、旧索拆除、新索安装、新索张拉、索力调整五个步骤。据了解该桥换索完成后,大桥将延长30年使用寿命。 据介绍,此次换索的地点位于北主塔,采用同个桥塔四个索面同一编号斜拉索同时更换的施工方案,张拉时为保证4根拉索索力的同步性,根据监控指令共分为5级,对每级进行细化控制分级,单塔配备4套放张及张拉系统,同一层索号4根旧索同步、分级、对称放张及张拉。换索选定经验丰富的监控检测单位配合斜拉索更换施工,换索过程中使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BDS)对塔顶位移、主梁挠度和预应力进行全天候不间断实时监控,动态掌握桥梁各项参数的变化规律,及时反馈隐藏的影响桥梁结构安全的隐患,确保精细化施工。(来源:齐鲁晚报) 02-广西龙门大桥完成东锚碇基础首根大直径桩灌注 5月10日凌晨,广西第一跨海大桥龙门大桥东岸锚碇首根一期桩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标志项目进入施工提速的全新阶段,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龙门大桥东岸锚碇基础为圆形结构,直径90m,采用3.5m大直径桩+二期槽支护结构,其中一期桩共52根。本次浇筑的一期桩采用C30标号水下混凝土,浇筑方量为312m。 该一期桩为大尺寸圆-矩组合咬合桩,为业内首次采用大直径桩+二期槽段的复合基础型式,大直径桩与基础填芯共同构成锚碇复合基础,共同参与受力。与常规连墙结构需要施工内衬才能开挖锚碇基坑相比,圆矩咬合桩结构形式可以直接开挖基坑,高效推进施工进度。 为确保锚碇首根桩基顺利浇筑,施工中,龙门大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设备投入,引进XR600E旋挖钻机、ZCC2000H履带吊起重机等设备,稳步推进钻孔作业,为高效完成桩基浇筑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分级开展详细安全技术交底,严格遵守设计及规范要求,严把安全质量关,落实安全文明施工,提高工程品质;严格控制填挖范围在批复的用岛用海范围内,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对海域造成污染,并针对工程特点、地质、水文及特殊气候做好应急预案。 锚碇首根一期桩浇筑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后续各项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数和宝贵的经验。截至目前,龙门大桥累计完成桩基465根,完成率41.37%;承台28个,完成率15.22%;2021年完成投资4.47亿元,占年度计划12亿的37.26%。 据了解,广西滨海公路龙门大桥由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投资建设,中交路建集团和广西路桥集团联合承建。项目路线全长7.6公里,大桥主桥长1198米,采用主跨1098米单跨吊全漂浮体系钢箱梁悬索桥,满足20000GT邮轮通航要求,是广西目前规划建设的“第一跨海大桥”,广西首座单跨超千米的特大桥。(来源:广西交通投资集团) 03-洪奇门特大桥主墩建设进入可视化施工 5月10日17时,经过施工人员28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南(广州南沙)中(中山)高速公路的洪奇门特大桥19号主墩承台完成首次混凝土浇筑作业,标志着洪奇门特大桥主墩建设进入可视化施工阶段。 洪奇门特大桥位于广州南沙区万顷沙镇,大桥全长1726米,主跨520米,采用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钢箱梁斜拉桥结构,跨越繁忙的洪奇沥水道,可兼顾3000吨级海轮通航需求,是南中高速项目控制性工程之一。 此次浇筑的19号主墩承台长34.8米、宽22.8米、高6.5米,采用C45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总方量5151.8立方米,分两次浇筑完成,本次浇筑2380.2立方米。 南中高速公路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互联互通的特大型桥梁工程和跨珠江通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深中通道无缝对接。该项目总投资额超200亿元,全长32.398公里,设独立特大桥3座,大桥41座,桥梁占路线总长的100%。该项目与深中通道形成Y型路网,北连广州南沙,南通珠海(澳门),西进中山(江门),东接深圳(香港),串联起大湾区核心区域东西南北大通道,项目计划2024年与深中通道同步建成。(来源:广州日报) 04-芜黄高速徽水河大桥左幅顺利合龙 5月10日15时08分,芜黄高速LJ-09标徽水河大桥左幅顺利完成合龙,这标志着芜黄高速09标段内左幅全线贯通。接下来,项目部将持续加大力量,预计在下个月中下旬实现右幅的贯通,在7月底完成芜黄高速09标段施工,2021年底建成通车。 徽水河大桥为低塔斜拉桥,是芜黄高速全线唯一一座斜拉桥,连接太山一号隧道跨越徽水河及G205国道,其中左幅全长175米,最大跨径80米。 大桥位于两山夹一河的山谷地带,施工场地狭小,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项目部克服重重困难,于2020年12月底完成主塔建设,今年1月开始进行钢梁安装、桥面板铺设、拉索体系的施工,稳步推进工程。 斜拉桥颇具线条感,是芜高速上唯一的一座风景桥,建成后也将成为旌德的一条亮丽风景线。芜黄高速全长116公里,建成后将成为串联长江沿线、皖江城市带和皖南旅游区的一条重要通道,对于促进区域乃至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来源:新安晚报) (文章源自桥梁杂志,本文由桥梁杂志上传并发布,此文系转载,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所有,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