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4月21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沪苏浙两省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批准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技术规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 ...
交汇点讯 生态绿色是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底色,示范区如何共同守护“一片云”?4月21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沪苏浙两省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批准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技术规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技术规范》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技术规范》3项一体化示范区技术规范,标志着示范区生态环境标准统一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这3个标准,都是针对目前环境空气监测治理的重要领域,与老百姓健康密切相关,是今后需要在长三角进行统一规范的方面。同时,标准既涵盖了现场监测全内容,也体现了现场监测新要求,难度也都比较大。”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举例说,比如,《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技术规范》是为了能快速掌握工业园区、化工等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的动态空间分布及其污染特征,目前上海市、苏州市、嘉兴市已经开展走航监测实践,但尚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而《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技术规范》的出台,破解了这一局面。 生态环境要实现一体化管控,“标准统一”是基础。一体化示范区首批3项技术规范是示范区“标准统一”的组成部分,是“监测统一”的重要基础,也是“执法统一”的技术支撑。一体化示范区首批3项技术规范的发布与实施,将规范相关工作开展,为长三角区域内更大范围的推广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支撑。 走航监测是近几年涌现出的大气环境监测新技术,通俗来讲就是快速监测设备,边走边测,显示挥发性有机物空间连续分布情况的技术,已成为VOCs实现精准溯源、联合执法的重要手段。《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技术规范》为国内首个针对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的技术规范,对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工作的全流程进行了要求,规范了设备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质控要求和安全防护要求,将为大气VOCs的精细化管控、精准环境执法提供技术支撑。 固定源现场监测行为规范和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薄弱环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技术规范》是国内首个以“现场监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技术规范,涵盖了现场监测的全过程。该项规范将有利于统一规范示范区的现场监测行为,有效提升污染源监测的数值质量,同时提升示范区内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及第三方机构现场监测技术能力。 开展空气污染预报工作是加强空气污染防治,实现环境综合管理和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技术规范》是国内首个针对空气质量预报的技术规范,对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内容、方法、步骤、发布及评估等做了规定。首次创新性采取了跨区域轮值首席的开展预报工作。该项规范将为管理部门制定靶向性大气污染管控措施提供更为高效的技术支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许海燕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文章源自新华报业网,本文由新华报业网上传并发布,此文系转载,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所有,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