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 公路桥梁智能化管养问题梳理及处置对策建议 周可夫 交通与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
52监测网专家报告分享-第12期 公路桥梁智能化管养问题梳理及处置对策建议 周可夫 交通与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 人物介绍 周可夫,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预警与应急处副处长 内容简介 一、公路桥梁管养现状 重点桥梁监测实施概况 从2011年开始,开展国家干线公路网长大桥梁监测工作,已完成320座。 主要通过抽查巡查,“点、面”结合,摸清我国桥梁总体安全现状,促进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桥梁安全监管工作;通过抽查巡查在国家层面应加强对桥梁安全的监控力度,实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提高桥梁养护技术水平,在体制、机制上完善我国桥梁的养护手段;通过巡查和抽查监督各地养护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督促管养单位规范桥梁养护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桥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路网的通行安全。 2017年度重点桥梁监测-桥梁管养单位监测结果 本次监测涉及全国国省干线公路网上40座重点桥梁。相关养护工程落实情况如下。 二、桥梁管养存在问题 2.1技术档案 建设期档案遗失较多,部分单位竣工资料不齐全 检查资料缺乏横向对比 特殊情况的记录与归档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 2.2检查与评定 日常检查:记录简单, 经常检查:记录不规范巡检深度、态度有待提升、深度不足等 定期检查:报告规范性不够定检工作专业性差等、评级不准确、记录可追溯性待提高、 定期观测:观测频率不满足规范要求、数据处理不符合规范要求 2.3养护决策 养护决策主要依据为技术状况评定结果,没有考虑构件退化、结构全寿命期资金优化等因素, 预防性养护决策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时机不准确、措施缺乏针对性、缺乏效果评估标准与机制 2.4养护系统 悬吊体系桥梁系统的针对性不足 数据更新不及时 未建立健全数据交换标准,信息不能共享,信息价值得不到体现 2.5监测系统 标准体系不健全 海量数据堆积,得不到妥善处理与利用 评估方法不成熟,与管养脱节 系统应用、维护与管理水平不高 三、解决对策 3.1技术档案 加强建设期BIM技术应用 一个数据架构: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统一数据架构的数据库 一个模型:一个包括完整的建设项目全属性信息的工程数字化三维模型 一个平台:服务于数据库和数据服务等的集成管理与应用平台 3.2养护规范化 推进BIM技术在桥梁智能管养中的应用 数据规范化、标准化:规范管养常用术语,统一数据编码格式 工艺标准化:文件/参数/操作方法/装备/管理标准化;工艺流程标准化模拟 作业标准化:作业方法模拟,优化作业程序及标准化程度 3.3养护检查 病害信息与构件自动关联、自动更新,病害可追溯、可对比 病害快速定位、查询构件信息 承载构件全寿命过程信息,质量可溯源 构件与各类信息关联,使工程数据信息结构化,搭建完整的桥梁信息档案 3.4检查与评定 规范的巡检系统 内容明确,描述规范 流程闭合,可追溯 3.5养护决策 建立和完善桥梁状态预测与资金优化模型 确定路网中桥梁设施养护顺序,在有限资金的条件下,制定合理的养护顺序,优先安排对交通运输影响大,技术状况较差,维护等级高的桥梁项目,以达到合理地分配和使用有限资金,保证桥梁网络处在规定的服务水平上,使养护维修资金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6养护系统 科学规划部、省、项目各级系统系统要与养护业务紧密结合,而不只是信息录入 建立适应项目,市,省,部不同需求的统一数据源的系统 3.7监测系统 建立标准大数据库 建立获取、存储、传输桥梁大数据的通用标准 学者共享标准试验台实验方案和数据 企业共享装备长期监测数据和典型案例 收集桥梁结构从正常状态到损伤状态的全寿命动态演变数据 记录演变过程中构件状态信息 研究大数据可靠性评估 多通道传感器网络的数据利用准则,高效合理利用桥梁大数据 多源信号的重采样、尺度与维度转换等数据规整算法 建立数据质量评价标准,考量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智能数据清洗算法,改善桥梁监测大数据的质量 研究大数据驱动下的寿命预测 建立具有深层结构的深度学习网络,自动识别桥梁健康状况 桥梁多源异构大数据知识推理,形成融合多信息源的深度学习模型 利用大数据探索桥梁寿命衰退的演化机制 充分挖掘大数据中隐藏的损伤状态信息,构建不同损伤对桥梁寿命退化规律,建立损伤识别与寿命预测有机结合的混合模型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