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国内首座以中国文化和地方文化为设计理念的桥梁——由中铁大桥局施工建设的调顺跨海大桥顺利合龙,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完成了施工任务,为大桥早日实现通车奠定了基础。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月25日讯 (记者 郑杨)1月25日上午10时18分,国内首座以中国文化和地方文化为设计理念的桥梁——由中铁大桥局施工建设的调顺跨海大桥顺利合龙,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完成了施工任务,为大桥早日实现通车奠定了基础。 调顺跨海大桥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北部,全长约9.36公里,跨越湛江湾连接湛江市东、西两岸。大桥主桥全长591米,主跨296米,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为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大桥作为湛江“一湾两岸”的重要连接载体,以“风调雨顺,湛江红门”为主题,集交通要道、海湾景观等于一身,建成后将成为湛江湾上一座堪称“实力与颜值担当”的城市地标式桥梁。 中铁大桥局调顺跨海大桥项目部项目经理戴军翔介绍,今年受疫情影响,工期任务非常紧迫,且由于移动模架现浇箱梁结构复杂、工序繁多、预应力索及钢筋密集,导致“抢工期”变得十分困难。为减少疫情和项目前期主桥方案变更等因素对工期的影响,项目部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舍弃了“先塔后梁”的施工方案,改成了“塔梁同步”施工方案,不仅抢回了因疫情耽误的工期,还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确保了大桥顺利合龙。 大桥主梁采用扁平流线形全封闭钢箱组合梁形式,分六种类型,合计梁长591米,共53个梁段,按照墩顶块架设、悬臂拼装、边跨合龙、中跨合龙的顺序进行阶段施工。桥面板在存板6个月符合设计要求的龄期后,在厂内与钢箱梁进行叠合施工,再“漂洋过海”2000多公里,运至调顺跨海大桥桥位处进行架设。为解决远运距和航运资源紧缺的难题,项目超前规划,提前与厂家沟通联系,根据天气合理安排。自2020年5月29日大桥首片钢梁架设开始,8个月就完成了全部钢梁架设任务。 此外,大桥建设过程中还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如大桥主墩毗邻航道,地质条件复杂,潮汐频繁,潮差流速大,大型设备及临时设施抗风要求高、风险大等等。面对困难,中铁大桥局在施工过程中大力引进先进的智能工装设备,改革创新施工工艺。为确保工程质量,大桥主塔采用与港珠澳大桥一样的环氧钢筋、C55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外表面均涂装防腐材料。 据了解,调顺跨海大桥是湛江市首个PPP项目,为广东省重点工程,建成后将构筑起湛江市“北连高速、南通港区、西进城区、东接机场”的对外快速连接通道,改变市区交通格局,促进区域开发和城市发展,对推动湛江迅速融入、对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起着重要的作用。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文章源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本文由百家号作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上传并发布,此文系转载,本文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