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预计济南黄河隧道明年10月通车,届时开车4分钟即可穿越黄河。
今年以来,中铁十四局济南黄河隧道南岸项目部千方百计促施工,多措并举保工期,通过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细化施工计划、领导靠前指挥、完善带班和考核制度等措施,不断克服工期紧张困难,预计济南黄河隧道明年10月通车,届时开车4分钟即可穿越黄河。 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的济南黄河隧道长啥样、进展如何?记者11月30日来到项目现场,一探究竟。 “济南黄河隧道南起泺口南路,穿过二环北路、黄河,北至鹊山水库,是省、市重点工程,设计为双洞双层、公轨合建。南岸部分沿济泺路纵向长874米,目前盾构机接收前的主体结构施工已经完成。”该项目经理朱士齐介绍,自2018年8月开工以来,项目部一直承受工期紧、干扰多、有效施工时间短等压力,又因疫情影响,工期更加紧迫。 严格的抗疫措施,保障了项目的安全迅速复工。今年3月,济南黄河隧道南岸工程已全面复工,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实现100%到岗,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进行。“为抢时间,今年春节过后我们采取倒排工期,24小时不停工,成立党员突击队,发动劳动竞赛、百日大干活动,800多名工人倒班连轴转,保证施工进度。”该项目书记周平顺说。 在项目推进中遇到不少困难,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在黄河隧道南岸有一组110千伏高压电线,距离地面只有11米,横穿工地上空。由于无法迁改,大型作业设备无法施展,因为净空高度受限,还要在带电情况下进行围护结构施工,这里成了南岸工程的“卡脖子”工段。为此项目部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一方面,采用技术人员研发的“低矮龙门吊”专用设备,并对格构立柱连接工艺进行革新。开展“110千伏高压线下连续墙施工关键技术”“黄河下游大盾构穿黄隧道盾构接收井深大基坑关键技术”及“超大直径盾构机穿越高架桥加固施工关键技术”等三项科技创新课题的研究,有效保障了工程顺利推进。因为地处富水地质,项目部创新应用深基坑实时监测信息技术,实时传输基坑周边土层压力变化和支撑变形监控数据。同时,在施工现场还搭起了长长的保护网,保证了项目的安全施工。 目前,穿黄隧道东线已洞通,该项目部施工生产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全体参建员工精神饱满、多措并举,正在尽最大努力确保南岸项目主体结构如期完工。(陈昕路 房根乐)(完) (文章源自大众日报,本文由新华网山东上传并发布,此文系转载,本文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