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11月23日,在合肥市裕溪路110千伏地下电缆隧道内,智能机器人与合肥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员工韩磊正在进行互动,并开展自主巡检。依托人工智能,这里近日全面升级为安徽电网首条智慧电缆隧道。 ... ...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小创,跟我一起巡检去!”“好的,现在就出发!”11月23日,在合肥市裕溪路110千伏地下电缆隧道内,智能机器人与合肥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员工韩磊正在进行互动,并开展自主巡检。依托人工智能,这里近日全面升级为安徽电网首条智慧电缆隧道。 顺着位于电缆隧道上方的轨道,智能机器人“小创”自动行驶着。依据提前布控的巡检位置,每路过一处关键设备,它就会停下、缓缓的转动身躯,用“大眼睛”一丝不苟地密切注视着。同一时刻,在韩磊的手持电脑屏幕上,清晰地呈现出红外图谱、可见光影像和设备运行实时数据。 “目前电缆运行温度38度、状态正常,AI图像识别显示无异物闯入,运行平稳!”据韩磊介绍,一旦在巡视中发现异常情况,机器人“小创”将立刻进行智能分析,并实时上传数据至管控平台和工作人员手中的PDA。“如果小创内置的探测器‘嗅觉’到火灾险情,它将迅速联动灭火机器人迅速赶往现场。” 裕溪路电缆隧道位于地下12米深处,全长达689米,最宽处为2.5米。初次来到这里,给人的最大感受就如同科幻电影般震撼。密集通道的两旁银色构架上,整齐敷设着成人手臂粗细的高压电缆,一直延伸至看不见头的远方。机器人“小创”穿梭于其中进行巡视,同时通道内各类监测设备闪烁着不同颜色的灯光。 该隧道于2019年初配合裕溪路高架建设工程同步完成,原位于路面上方的110千伏彭来等5回架空线路改为电缆迁入其中。入地后,电缆受外界影响降至最低,最大程度的提升了供电可靠性,同时美化了城市环境。 合肥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负责人关少卿介绍,这条隧道是合肥东部地下电网的“主动脉”,终期将容纳8回高压电缆。由于其重要性,在“硬实力”方面,设计使用年限达100年。在“软实力”方面,除了智能机器人,还布置了AI全景图像识别、非法入侵安全监控、自动灭火等一系列在线监测系统,24小时不间断掌握实时运行现状,全方位确保运行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不少智能技术运用不仅在安徽电网属首次,同时也走在了全国电网前列。由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与中科大先研院等单位合作、自主研发的超早期火灾预警装置“闻烟识火”就是之一。它通过空气采样实时分析,一旦设备受热、受损释放出的热释离子浓度超过设定值,系统就会立刻发出警报,自动定位隐患,并迅速启动对电缆损害极小的气溶胶灭火弹进行灭火。 李岩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伍静 (文章源自安徽网,本文由百家号作者安徽网上传并发布,此文系转载,本文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