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52监测网 首页 行业资讯 监测新闻

穿越滇中红层软岩、开挖77.3米超深基坑,看滇中引水工程如何攻坚克难加速推进 ...

2020-10-29 09:52
原作者: 云南网 来自: 大众网 收藏 分享 邀请

【52监测网讯】洞外细雨霏霏,洞内涌水不断,工人们穿着防水雨衣站在掘进台架上拿着风枪向着大山深处一尺一尺掘进。

原标题:穿越滇中红层软岩、开挖77.3米超深基坑,看滇中引水工程如何攻坚克难加速推进

滇中引水工程拥有存在泵站设计制造难、深埋隧洞施工难、地下水处理难、破碎断层穿越难、软岩大变形应对难等“10大世界级技术难题”。蓬勃开展的劳动竞赛,鼓励创新创造,激励建设者迎难而上,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促进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洞外细雨霏霏,洞内涌水不断,工人们穿着防水雨衣站在掘进台架上拿着风枪向着大山深处一尺一尺掘进。这是中铁十二局集团负责施工的楚雄段2标凤屯隧洞内火热的建设场面。凤屯隧洞是滇中引水工程的主洞,与楚雄段的全长12.526公里的重点控制性工程柳家村隧洞、万家隧洞等均设计为马蹄形断面,呈“U”型结构,给隧洞混凝土浇筑、材料设备运输通行和成品保护带来了极大挑战。在一系列劳动竞赛中,该项目部将技术创新作为重点内容,激励参建职工攻坚克难。

以劳模邓伯科为首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敢为人先,在每个掌子面配置41米长全自动液压栈桥,栈桥跨越了底板清渣区、底板浇筑区、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区,让车辆和人员从栈桥直达掌子面,实现了“边挖边衬、高效作业”。而对于底板浇筑后的成品保护,先用双层棉被覆盖“U”形面,再用砂岩石铺垫平整“U”形部位,并自行加工弧形矮栈桥,安装台车行走轨道,保证混凝土衬砌台车等机械设备和物料、人员的通行。为了攻克滇中红层软岩技术施工带来的容易下沉、变形、坍塌等技术难题,项目部还确立了《滇中红层软岩隧洞变形特性及施工稳定性控制技术》科研课题,围绕滇中红层软岩特性、施工影响规律、施工工法适应性、隧洞变形支护控制体系及施工工艺技术等进行综合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铁十二局集团滇中引水工程楚雄段施工2标项目总工程师豆建伟说:“开展劳动竞赛,激发了技术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了工人的工作热情,我们抢回了疫情影响的工期,有望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坚克难的精神成就了滇中引水工程一项项建设奇迹,也成为职工提素质、建设增效能的“加速器”。

龙泉倒虹吸接收井基坑为目前国内开挖深度最深基坑

在昆明段,今年5月21日,中铁五局滇中引水龙泉倒虹吸接收井基坑开挖顺利完成,开挖深度达77.3米,成为目前国内开挖深度最深的基坑。该基坑为半径8.5米的圆形结构,围护结构采用1.5米厚的地下连续墙帷幕止水,地连墙成槽深度达96.6米,由14幅钢筋笼组成,每幅钢筋笼由百余根钢筋组成。仅是吊装高96.6米的钢筋笼,难度就超乎想象。

中铁五局滇中引水工程昆明段施工4标项目经理部副经理聂子栋告诉记者,经过反复论证,接收井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吊装采用上下两节分体吊装,其中上节钢筋笼长48.6米,下节长48米。上下节钢筋笼连接主要在空中作业,最多时需要20位工人同时作业,对工艺技术和协作程度有很高的要求。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在班组间比进度、比效率、比工艺,激发了参建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家在比赛中磨合、在磨合中进步,每幅钢筋笼连接速度从最初的5小时左右提升到后来的1小时左右。

龙泉倒虹吸工程

今年以来,昆明段23家参建单位、3300余名参建职工都参与了系列劳动竞赛。今年内,已完成投资10.36亿元,占全年任务的84%以上,年底有望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云南网记者 郎晶晶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邓蕊丹

(文章源自新华网,本文由岩土网微信公众号上传并发布,此文系转载,本文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亿呀~亿呀~
粉丝3 阅读275 回复0
扫码登录
扫码识别 即刻登录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