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近日,在“立体探测,陆海融合”2020大会上,上海建科院自主研发制造的“三维激光移动扫描系统”首次公开亮相。
眼下,上海市民的出行交通工具中,地铁已经成为首选,不仅既有线路编织稠密,且正在推进10号线二期、14号线、15号线、18号线一期等新线建设。可想而知,未来上海的地铁线路越来越多,对运营隧道进行监测的任务也会随之加重。为此,科研部门正在研究开发新一代“体检”工具。近日,在“立体探测,陆海融合”2020大会上,上海建科院自主研发制造的“三维激光移动扫描系统”首次公开亮相。 上海建科院研发的三维激光移动扫描系统 三维激光移动扫描系统现场作业 据上海建科集团披露,三维激光移动扫描技术主要运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铁路隧道结构的安全监测以及隧道病害检测等。区别于传统人力巡检的方式,这一新设备可实现高精度、自动化量测。 建科院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三维激光移动扫描系统,采取快速移动扫描和数据智能计算方式,在使用上具有轻便、高效、可靠、经济等优点,最终可输出盾构隧道径向收敛值、隧道表观损伤、管片转角和错台、全断面变形等成果,为评估隧道结构健康状况提供数据支撑。 最近,该系统一经露面,立刻吸引众多同行及专家参观与咨询。研发团队作了“三维激光移动扫描技术”报告,对三维激光移动扫描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系统及算法的先进性作了介绍,分享了项目案例,并对三维移动扫描技术在未来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进行展望。 建科院研发团队作技术报告 建科院表示,将持续投入研发,在移动扫描系统中引入图形识别技术、算法上云等功能,进一步降低硬件成本、提升内业数据自动化处理、提高软件运算效率等。 地铁隧道移动扫描变形及病害图(由建科院自主研发的三维激光移动扫描系统输出) 地铁隧道断面变形成果(管片转角和错台)分析图(由建科院自主研发的三维激光移动扫描系统输出) 据了解,上海建科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试运行和运行阶段提供监测监护、勘察测绘和绿色健康顾问服务,累计服务轨道交通超过1000公里,为上海、青岛、合肥、杭州、绍兴等省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提供系统和专项服务,为多地交通运营做出了贡献。 (文章源自周到上海,本文由腾讯网作者周到上海上传并发布,此文系转载,本文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