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8月11日,中(国)老(挝)昆(明)万(象)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多吉隧道顺利贯通,这是国内段93座隧道中贯通的第75座,也是全线贯通的第6座万米长隧。至此,中老铁路国内段隧道工程已完成95%以上,为 ...
8月11日,中(国)老(挝)昆(明)万(象)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多吉隧道顺利贯通,这是国内段93座隧道中贯通的第75座,也是全线贯通的第6座万米长隧。至此,中老铁路国内段隧道工程已完成95%以上,为全线明年建成通车奠定基础。 多吉隧道位于云南普洱市墨江县,全长14.5公里,进口地处他郎河、出口位于阿墨江,横穿哀牢山。隧道围岩多以泥岩、砂岩加泥灰岩为主,四、五级围岩占隧道全长的七成以上,集高地热、有毒有害气体、软岩大变形和突泥涌水于一体,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 据了解,洞内环境气温平均在42摄氏度左右,而在拱顶的作业点,温度要超过55摄氏度,人员、机械的作业效率极低。为此,中铁十六局通过增加通风设备、制冰机和雾炮机等设备,加强隧道通风、降低温度和稀释瓦斯浓度,不断改善作业环境。 “每天4台制冰机生产240吨冰块、大型通风设备比设计增加了4倍,尽管如此,施工人员每作业2至3小时就得轮换,我们储备了260多人,分批进洞施工,才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 中铁十六局玉磨铁路项目部负责人范永强说,每天几乎都有施工人员不同程度中暑,为此隧道口专门设置医疗室、配备专职医生,绿豆汤、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成为施工人员每天上班的“标配”。 期间,除高地热和有毒有害气体,隧道软岩变形和突泥涌水也考验着每一名建设者。自2016年6月进场施工以来,隧道先后发生软岩变化114次,最大变形量到达80公分,突泥21次、涌水28次,涌突量达8.2万立方米。 “隧道施工靠两只眼,一只眼是超前地质预报,另一只眼是围岩量测,我们采用加深炮孔、超前水平钻、地质雷达等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手段,结合围岩量测数据动态调整支护参数,控制围岩收敛变形,效果显著。”中铁十六局玉磨铁路项目部隧道专业二队队长王杰说。 据了解,截至今年7月底,中老铁路国内玉磨段年累完成投资60多亿元,每天有2.5万人昼夜施工,抓落实、稳投资、赶进度,全力克服疫情影响。目前,路基土石方已基本完成,桥梁完成90%以上,隧道完成95%以上,铺轨、站房、四电等工程正按施组计划全力推进,年内将实现桥隧和站场施工全线拉通目标。(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文章源自中国日报,本文由中国日报上传并发布,此文系转载,本文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