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在地势上,渤海海峡呈现“北深南浅”之势,其海水最浅的地方仅有10米深,但最深处则有87米,其他绝大部分水域的水深则在20-40米之间。 ...
渤海湾海底隧道项目其实早就开始讨论了,早在1992年烟台方面就提出建设该项目的想法,为此山东省政府和辽宁省政府都予以了积极配合和研究。 如果这项工程建成,那么从辽宁到山东的距离会大大缩短,而整个东北到上海或江浙地区的距离也会缩短一些(不会太多),但是该工程必然会加强山东和东北的经济、人员往来。 (渤海湾海底隧道工程示意图) 不过时至今日,距离渤海湾海底隧道工程提出已经过去快30年了,但该项目却依旧没有动工,目前仍然处于讨论之中。 既然两边的热情都这么高,那为啥渤海湾海底隧道工程却迟迟没有上马呢? 原因非常简单,该项目的工厂难度太大了,耗资也非常高。 通过许多科普节目,很多人都知道了一种叫海底沉管技术,这项技术被用于港珠澳大桥的修建过程中,另外“盾构机”这个掘地神器也被大家所熟知,因此不少人认为有了这两种技术在手,造个海底隧道不成问题。 可是大家想问题真的不能想当然,在海底造隧道是一件工程量极大的事情,其难度和造价要远超港珠澳大桥,毕竟港珠澳大桥之有一小段在海底,而渤海湾海底隧道几乎全部在海底,二者的工程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渤海海峡的南北直线宽度约为109公里,这是最短距离,如果要修隧道,实际长度约在120公里左右,如果建成,这将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单看这个长度大家就会明白,这工程量指定少不了。 相比之下,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是位于日本本州岛和北海道岛之间的青函隧道,该隧道全长54公里,其中23公里位于海底,这个长度要比渤海湾海底隧道短了一半的距离。而即便如此,日本人也是花了24年时间才建成,为此日本还搭上了33条人命,可见工程难度之艰巨。 渤海海峡不仅长度远超青函隧道所在津轻海峡,其水下海况同样是极为复杂。 在地势上,渤海海峡呈现“北深南浅”之势,其海水最浅的地方仅有10米深,但最深处则有87米,其他绝大部分水域的水深则在20-40米之间。虽然深度不及津轻海峡,但也绝不是在地面上打隧道那么简单。 除了施工难度大以外,渤海湾海底隧道还要面临一个更加艰巨的问题,渤海湾海底隧道整体都处于一个地震带上,其地质条件就不算很稳定,这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其实这么巨大的一个工程,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绝不只是想想就能干的。并且渤海湾海底隧道与我们想象中的隧道是不一样的。 渤海湾海底隧道并不是任由汽车自由出入,还是通过火车将汽车集中运输,所以其便利程度也不是很高。 (想象中的渤海湾海底隧道) (设计中的渤海湾海底隧道) 那么为什么不能让车辆自由行程呢?因为当前的技术还做不到。 别的不说,这么长的隧道,仅仅是通风问题就非常头疼。 海底隧道必然是全程高度密封的,然而在如此长距离的隧道中,如何通风就是个大问题。要知道车辆发动机的运行是需要氧气的,而发动机在吸进氧气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排放出有毒废气,这对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如果换气出现故障,那么开进去的汽车就都出不来了,后果非常严重。而如此长距离的通风换气,所需要的设备和供电问题都是过去所不曾遇到过的。 此外,假如隧道内发生了火灾和地震,如何疏散车辆,如何进行救援,这些情况以前也都没有先例。 鉴于以上的原因,目前长距离的海底隧道都是只跑电力火车的。 (青函隧道也只是跑火车) 抛去施工难度,渤海湾海底隧道工程的造价也是棘手的事情。 据保守估计,渤海湾海底隧道的造价至少要2600亿RMB,因此在建成之后,收费也就是必然的了。而如果收费价格过高,肯定就会影响人们使用渤海湾海底隧道的热情,但要是收费较低,那么工程回本又遥遥无期,这个平衡点很难拿捏。 (文章源自记录之路,本文由网易新闻作者记录之路上传并发布,此文系转载,本文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