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曾经的“上海斜拉桥之母”,历经两年建设,重现于大泖港之上。5月20日,伴随最后一道焊缝施工完成,新建泖港大桥主桥正式合龙。
摘要:新桥外观保留了老桥特色,但没有简单复制。 曾经的“上海斜拉桥之母”,历经两年建设,重现于大泖港之上。5月20日,伴随最后一道焊缝施工完成,新建泖港大桥主桥正式合龙。 新桥细节致敬历史 新建泖港大桥全长约1.39公里,采用一跨过河的方式,主桥跨度达445米。施工方上海建工基础集团相关项目经理介绍,泖港大桥是拆除重建工程,新桥外观保留了老桥特色,但没有简单复制。 上图为新建泖港大桥,下图为老泖港大桥,两者在设计上求同存异 在一般拆除重建工程中,像泖港大桥这样复刻历史的并不多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在上海人心中以及建筑领域的标志性地位。 泖港大桥建成于1982年,是上海造桥史上第一座大跨径斜拉桥,通车时是全国跨径最大的公路斜拉桥。它的建成,为后来中国首座400米以上大跨径斜拉桥——南浦大桥,积累了宝贵的设计和施工经验。因此,也被称为“上海斜拉桥之母”。 大泖港是平申线主要航道,水上交通繁忙。经过40多年使用,老桥无法满足水路交通需求。在研究改建方案时,不少桥梁专家颇为纠结,希望予以保留。有专家认为,老桥无法满足通航的需求,原因在于距离水面高度不足,只需抬升桥面即可。无奈经专家勘测后发现,老桥再无法承受大规模施工。反复论证商讨后,专家决定拆老建新。 新桥保留了老桥的曲线纹理和平行式斜拉索,但也有所不同。老桥是双塔双索面造型,远看犹如两面竖琴,设计婉约;新桥改为双塔中央单索面造型,远看变成了两根直柱矗立,更加现代。考虑到车辆通行需求,新桥宽度达到38.5米,是老桥12米的三倍有余。新桥建成后为一级公路,双向6车道及人行道、非机动车道。 先建新桥再拆除老桥 主桥合龙后,将进入铺装和照明设施安装环节,预计2021年通车。按照正常的施工顺序,一般先拆除老桥再造新桥,泖港大桥则完全相反,它是怎么做到的? 施工负责人解释说,为了保证不影响通行,新桥通车后才会拆除老桥。但是新桥与老桥的距离很近,甚至有2米与老桥重叠,成了这次建设的最大难点。“原有施工计划是建成新桥后,再拆除老桥,现在又多了一步——先建设新桥的主体部分,再拆除老桥,最后将重叠位置的新桥建设完成”。 新建泖港大桥距离水面高度,将完全满足IV级航道的通航需要 此外,施工还必须小心翼翼。因为施工区域在水源二级保护区里,施工难免会产生废弃物,极易造成水体污染。技术团队想了一招,定制一个“兜”,把施工产生的废弃物“盛在一起”,再统一运到陆地上处理。 记者了解到,由于桥梁结构受损和斜拉索锈蚀严重,拆除施工的危险性非常大,如此规模的大跨径斜拉桥拆除工程尚属国内首次。 改建完成后,新建泖港大桥距离水面高度,将完全满足IV级航道的通航需要,大大提升航道运输能力,让整个平申线航道成为浙沪之间的一条水上高速通道,支撑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1982年通车的泖港大桥曾拿过“双料第一”。它是上海第一座、全国第一座跨径突破200米的混凝土斜拉桥。 在这次改建工程中,大桥不仅在外观上沿用了历史设计,连设计方市政总院和施工方上海建工基础集团,也都是老桥建设的主力军。 泖港大桥最知名的地方,不是拿过第一名,而是作为先行者,为南浦大桥建造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老泖港大桥照片 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的第一座越江大桥,建成时创下全国最大跨径斜拉桥的纪录。它在黄浦江上的这一跨,圆了上海人数十年来浦江架桥的梦。能创造这么多纪录,充分说明了它在技术上的“难”。在建造之时,这座由中国人设计的大桥,在外界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 当时的设计方市政总院,虽然是第一次承担大跨径斜拉桥设计,但早就有所准备。上世纪70年代末,市政总院的设计师未雨绸缪,为南浦大桥作了一次精彩的“演习”,精心设计了我国第一座跨径达200米的双塔混凝土斜拉桥。它就是泖港大桥。在泖港大桥设计中,设计师把设计更大跨径斜拉桥的技术难点,有选择性地进行应用突破。 根据《解放日报》1982年相关报道,通车那天,许多彩车和群众冒雨前来,一睹真容。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女社员在桥上来回走了三次,高兴地说:“这下伲过泖港不要靠渡船了。”大家觉得,这座大桥大大完善了市郊西南地区交通。 而对于专业工程师来说,泖港大桥通车的意义更为深远。在设计、施工中,它采用了许多国内首创应用的新技术。如采用“卡尔曼滤波控制”理论,这是一种修正导弹飞行轨迹和解决宇宙飞船对接才用到的技术。它大大提高了施工的精确度,大桥合龙时,高度误差仅两厘米,首创应用了大吨位冷铸锚的工艺技术。 通车那天,泖港大桥同时也完成了11项与建造南浦大桥相关的科研难题,并因此荣获国家优秀设计奖。 (文章源自上观新闻,本文由网易新闻作者上观新闻上传并发布,此文系转载,本文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欢迎关注52监测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号:jiance52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