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5月6日晚7点,虎门大桥公司召开关于虎门大桥涡振记者答疑会,著名桥梁专家吴明远介绍称,根据目前检测的结果,此次涡振并未影响虎门大桥的整体结构。 ...
近日,一段“广东虎门大桥‘波浪式起伏’”的视频引起舆论关注。 5月6日晚7点,虎门大桥公司召开关于虎门大桥涡振记者答疑会,著名桥梁专家吴明远介绍称,根据目前检测的结果,此次涡振并未影响虎门大桥的整体结构。 的确,基于公众的一般认知,大型桥梁如此超大幅振动,可算“活久见”了。正因为此,不少人震惊、恐慌乃至生发出种种猜想,都是情有可原的。在最初的短暂惊慌后,随着权威回应和科学解释的到位,舆论反馈已大致归于理智与平静。以科普说理来平复大众焦虑,以全面检查来确保公共安全,双管齐下,这是从根本上杜绝大桥涡振引发舆情共振的关键。 随着“虎门大桥剧烈振动”的短视频广泛传播,网友在惊讶的同时,进行了各种经验化的解读,比如归因于设计缺陷、建筑质量等。诸如此类的质疑,几乎是神经反射式的反应,合乎了一些理所当然的“常识”,也契合了“出事必追责”的舆论诉求。但同样也应当承认,我们熟悉的一些简单的逻辑框架,其实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场景。 桥梁涡振广泛存在,并且很难预判、很难避免。从某种意义上说,“桥梁涡振”就是典型的混沌现象:一套确定性动力学系统中,总是存在着某些不可预测的、类似随机性的运动。其不可重复、不可测算、不可控制。对于一座大型桥梁来说,大幅涡振也许随时会发生,也许永远不会发生,谁也无法对之进行精准掌控——这是理性科学局限的一面,也是复杂系统不断扩张的必然结果。随着现代工程变得越来越庞杂,人类“失控”的风险就越大,发生意外的概率也就越高。 在很长时间内,强化确定性科技体系来规束“随机的不规则运动”,减少混沌和失控,仍必将是人类社会的重大命题,而在真正“破题”之前,我们一样能够有所作为。以“桥梁涡振”为例,就算不能预测和防止“涡振”发生,但我们可以尽量减少“涡振”造成的损害:以常态监测及时发现“涡振”,建立常备应急响应机制管控交通杜绝事故;以全覆盖的例行检查、定期大修来维护桥梁结构质量,确保较高的抗风振能力……凡此种种,都是至关重要的。 承认混沌,管控风险。公允来看,面对“不可测的涡振”,虎门大桥本身及其管理方表现得并不差。当然,既然遇上了意外,还是应该以最大的审慎稳妥应对,比如对桥梁安全进行二次确认,反思可能存在的操作失误,继而在今后的工作中修正,等等。做好了这些,才不枉惊魂一场。 (文章源自江海晚报,本文由江海晚报作者然玉上传并发布,此文系转载,本文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欢迎关注52监测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号:jiance52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