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BIM究竟是什么?BIM主要技术范围?BIM的价值与体现?BIM应用现状与前景?BIM应用软硬件配置
![]() 52监测网专家报告分享-第77期 《BIM培训之BIM引领建筑业未来》 报告目录: 一、BIM究竟是什么 二、BIM主要技术范围 三、BIM的价值与体现 四、BIM应用现状与前景 五、BIM应用软硬件配置 报告简介: 一、BIM究竟是什么 1、BIM全称: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 美国国家BIM标准对BIM的含义进行了如下四个层面的解释: a.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 b.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 c.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开始的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 d.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应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2、BIM模型:是BIM这个过程的工作成果,BIM定义中那个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设计、施工、运营服务的“数字模型”。目前在实际工作中,一个建设项目的BIM模型通常不止一个,而是多个在不同程度上互相关联的用于不同目的的数字模型。 一个项目常用的BIM模型有以下几个类型: • 设计和施工图模型 • 设计协调模型 • 特定系统的分析模型 • 成本和计划模型 • 施工协调模型 • 特定系统的加工详图和预制模型 • 竣工模型 3、BIM思想的由来: •1975年,Chuck Eastman,“BIM之父”,“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系统; •20世纪80年代后,芬兰学者,“Product Information Model”系统; •1986年,美国学者Robert Aish,“Building Modeling”; •2002年由Autodesk公司提出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对建筑设计的创新。 •进入21世纪,BIM研究和应用得到突破性进展;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迅速发展,全球三大建筑软件开发商,都推出了自己的BIM软件,并在全球多个项目上进行了试用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BIM的定义: 百度百科: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该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详尽表达。建筑信息模型是数字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直接应用,以解决建筑工程在软件中的描述问题,使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的应对,并为协同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建筑信息模型同时又是一种应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和大量减少风险。 维基百科: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is the process of generating and managing building data during its life cycle. Typically it uses three-dimensional, real-time, dynamic building modeling software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in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e process produces the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also abbreviated BIM), which encompasses building geometry, spatialrelationship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quantities and propertiesof building components. 5、传统CAD与BIM的区别: 说明:这里的CAD和BIM既不是单独指某种软件,也不是特别指某种技术,这两个缩写来代表两个时代。CAD代表地球人基本上甩掉图板再也看不到手绘图纸的那个年代,也就是当下,应该说已经差不多有十几二十年。BIM代表我们正在和即将要进入的那个多维设计时代。 那么,CAD时代和BIM时代到底有些什么不同呢? • 从二维(以下简称2D)设计转向三维(以下简称3D)设计; • 从线条绘图转向构件布置; • 从单纯几何表现转向全信息模型集成; • 从各工种单独完成项目转向各工种协同完成项目; • 从离散的分步设计转向基于同一模型的全过程整体设计; • 从单一设计交付转向建筑全生命周期支持; 从2D CAD过渡到以 BIM 技术为核心的多种建筑3D CAD,将是未来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6、BIM的基本特点: 1)可视化:也就是BIM领域常说的“所见即所得”。 2)协调性:各专业项目信息出现“不兼容”现象。如管道与结构冲突,各个房间出现冷热不均,预留的洞口没留或尺寸不对等情况;使用有效BIM协调流程进行协调综合,减少不合理变更方案或问题变更方案。 3)模拟性:3D画面的模拟;能效、紧急疏散、日照、热能传导等的模拟。4D(发展时间上)的模拟;5D(造价控制上)的模拟;对地震人员逃生及消防人员疏散等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的模拟。 4)优化性: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能对项目进行可能的优化处理;利用模型提供的各种信息来优化,如几何、物理、规则、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各种情况信息;给复杂程度高的建筑优化 5)可出图性:BIM并不是为了出大家日常多见的建筑设计院所出的建筑设计图纸,及一些构件加工的图纸。而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以后,可以帮助业主出图。 二、BIM主要技术范围 1、基本条件: a建模,软件 b思维、习惯(流程)c后期管理 2、技术应用之创意方案:创意方案阶段使用参数化联动逻辑,建筑师减少思维制约,通过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反复推敲,总体比选,优化平衡,验证,达到最理想方案。 技术应用之建筑设计 基于三维协同平台的建筑设计,可使多位设计师在准确数据的平台上同时工作、更新,减少沟通成本,大幅下降出错几率。 技术应用之绿色分析 技术应用之结构设计 传统结构设计由于专业性限制及软件并不能很好地结合建筑本体进行结构设计,由计算模型调整为平法图需要人工大量优化调整。“建筑错,结构跟着错”,这是结构设计师最常表达的不满。准确的结构设计对于建筑整体表现及控制造价非常重要。 技术应用之机电设计 机电专业是建筑物的血液和脉络,日趋复杂的系统在有限的空间内排布,各专业碰撞冲突严重。在三维可视化的基础,机电设计师可以提前对各个专业进行排布,避免后期大量修改。 技术应用之碰撞检测 技术应用之工程量统计 技术应用之施工4D、5D管理 技术应用之运维管理 技术应用之现场跟踪 BIM技术之其它应用 BIM+3D打印技术、BIM+GIS、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 RFID(无线射频、电子标签)、项目计划管理、BIM+物联网、精益施工(Lean Construction) 激光扫描、GPS、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等技术等。 三、BIM的价值与体现 四、BIM应用现状与前景 1、BIM在国外的应用特点: 1)已经成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承接项目的必要能力,已受到广泛重视。大企业已经具备了BIM技术能力;BIM专业咨询公司已经出现,十分活跃,为中小企业应用BIM提供了有力支持。 2)不再是将BIM应用于建筑工程局部环节。例: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集成项目交付工作模式。 3)应用软件已经非常成熟。 2、BIM在国内的应用发展: 1)2002年产生BIM理念和技术研究 2)2004年,出现各种BIM为核心的专业应用软件 3)“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基于IFC国际标准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对BIM数据标准IFC和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出基于IFC的结构设计和施工管理软件。 4)“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基于BIM技术的下一代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节能设计、成本预测、施工优化、施工安全分析等下一代工程软件。 3、BIM发展趋势 BIM的普及应用将经过如下的两个发展路径: • 从专家BIM到全员BIM • 从孤立BIM到集成BIM 五、BIM应用软硬件配置 1、软件配置 2、硬件配置 ![]()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