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讯】近日,全国首个边坡监测领域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融合应用项目落地广西。
近日,全国首个边坡监测领域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融合应用项目落地广西。 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5G网络建设全面铺开;2020年,随着2颗地球静止轨道北斗三号卫星在太空部署,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卫星组网将全面完成。两大国之重器看似天地相隔,却注定产生交集。它们的深度融合,将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风景。正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所说:“北斗+5G将充分发挥北斗系统的天然特性,实现北斗系统在信息领域深度应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万屹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5G+北斗”相关的基本技术和理论已经具备,目前已进入标准化阶段。假以时日,相关应用将全面铺开。 5G与北斗有天然的渊源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2019年12月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北斗系统和5G具有天然的渊源关系。 冉承其说,北斗本身是国家重要的时空基础设施,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时间信息,5G和北斗具有融网络、融科技、融技术、融终端、融应用的天然优势。同时,北斗可以构建高精度、高可靠、高安全的新一代信息时空技术体系,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都离不开北斗,也离不开5G。 两者在融合的同时,也将相互赋能。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原校长刘经南曾在报告中指出,5G是智能化时代的基础设施,其“极高速率、极大容量、极低时延”的特征,可为满足未来虚拟现实、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应用需求提供基础支撑。 但要实现这些应用,单凭5G显然孤掌难鸣。刘经南表示,解决问题需要新的基础设施,这就是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北斗系统能实现全球时间的精确同步,可以在广域甚至全球范围内,通过5G将导航、定位、授时这些自然界的生物智能赋给机器和网络环境。北斗与5G相互赋能、彼此增强,可以产生感知、学习、认知、决策、调控五大能力,让广域或全球性分布的物理设备,能在感知的基础上具有计算、通信、远程协同、精准控制和自治等功能。 给生活带来更多可能 5G与北斗深度融合将实现什么样的应用? 前文所述边坡监测系统,依托5G物联网技术,将大量用于探测地质松动、细小位移的监测传感器接入监测网,实现边坡滑坡地质灾害的智能分析、预警;同时将5G与北斗技术融合,实现优于1毫米的高精度定位,一旦发生异常位移,可精确定位隐患位置,便于迅速排查和第一时间处置。 对于未来的更多应用,万屹表示:“取决于我们的想象力。” 万屹介绍说,卫星定位技术的优势在于覆盖面广,但在室内或是有建筑物遮挡的地方,定位精度会有一定偏差。我国正在开展基于5G基站的室内定位技术研究,并致力于将其与卫星导航系统融合起来,形成无处不在的定位网络。届时,商场导购、应急救援等场景应用将大有改善,许多基于定位功能的新业务也将发展起来。 “我们相信,北斗和5G的融合将会带来新业态、新模式,将会在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慧家庭、智慧农业等未来的新技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冉承其说。 当然,要实现“5G+北斗”,目前还需要一个标准化过程。万屹表示,这大约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 “现阶段我们发布的5G标准主要还是在做宽带,提高传输速率。从下一个版本开始,跟物联网、定位以及一些增强技术相关的标准都会跟上。所以从标准化角度来说,目前还差一个版本。”万屹说,当标准化工作完成,大家统一标准、统一系统、统一网络、统一终端,整个业务便能快速铺开。 可以想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G+北斗”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能。 (文章来源百家号,本文由百家号作者环球网上传并发布,此文系转载,本文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