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专家报告分享-第49期 近期我国铁路斜拉桥的发展与挑战 刘振标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 52监测网专家报告分享-第49期 近期我国铁路斜拉桥的发展与挑战 刘振标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目录 一、发展概述 二、技术创新 三、机遇与挑战 内容简介 一、发展概述 建造铁路斜拉桥面临的技术难题 以加载长度500m为例, 我国的双线铁路“中-活载”大约相当于6车道“公路-Ⅰ级”的竖向静活载 的4.33倍。 恒活比小、疲劳问题突出 行车安全性、平稳性、舒适性要求高 国内外斜拉桥发展趋势 中国公铁两用、铁路斜拉桥发展趋势 沪通长江大桥主跨1092m——公铁两用桥世界之最 安九铁路九江长江大桥,主跨672m——四线铁路桥梁世界之最 广州南沙港铁路西江特大桥主跨600m——双线桥梁铁路世界之最 二、技术创新 2.1 梁型创新 (1)成熟的钢桁梁 刚度大、温度变形小 工厂化制造程度高、现场焊接量少 双层桥面,尤其适合公铁合建桥梁 散拼工期长、大节段吊装对起吊设备要求高 边中跨之比大,经济性稍差 (2)钢箱混合梁斜拉桥 充分发挥钢结构材质均匀、自重轻、跨越能力大、安装快捷方便、工期短 边跨混凝土梁压重,增强了对中跨的锚固作用,提高了整体竖向刚度,显著减小了梁端转角,避免边墩负反力 造价节省,较钢桁梁斜拉桥节省工程造价约20% 边跨及部分中跨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其余中跨主梁为钢箱梁。钢-混分界点位于主梁中跨侧距离索塔24.5m处。 获鲁班奖、詹天佑奖、FIDIC年度项目奖、国家铁路局优秀设计一等奖 (3)组合梁斜拉桥 以混凝土板代替钢正交异性板,桥面刚度更大,进一步改善无砟轨道承轨条件 增加了自重,提供了良好的重力刚度 桥面板混凝土分块预制,降低了后期徐变变形影响 (4)混凝土梁斜拉桥 养护工作量少 经济性好 后期徐变变形需要关注,但节段预制拼装工艺、合理配索可减小后期徐变变形 (5)箱-桁组合梁斜拉桥 强箱柔桁,兼顾经济性和结构整体刚度 恒载/活载比合适(本桥2.736) 结构整体竖向刚度增大(1/1094) 温度位移较小,有利于高速行车 先钢箱合龙,后安装桁架 2.2 结构体系新发展 (1)斜拉-刚构组合结构 梁高低于常规部分斜拉桥,高于混凝土斜拉桥 自重由混凝土梁承担,二恒及活载按刚度分配 斜拉索的竖向加劲作用,结构受力状态明显改善,主梁长期变形得到有效控制(16mm) (2)独塔双索面混合梁弯斜拉桥 以弯桥斜跨交叉口,构成多层交通体系墩塔梁固结、空间双索面左右侧不对称索力等措施,增强结构的抗弯、抗扭刚度 桥塔设置横向预偏心、塔柱间设置增强型板,分离式桥塔基础,改善曲线桥梁受力性能 (3)拱承斜拉桥 钢塔大节段履带吊装(竖向转体);钢混组合梁顶推施工;塔顶索冠集中锚固或拱塔分散锚固 以小夹角、低净高跨越高速公路,对高速公路干扰小 高铁线路走向更加灵活,避免其它桥式引起的压抑感 (4)高低塔斜拉桥 受力呈不对称性;等效跨度L是衡量其构造与受力是否合理的关键参数,边中跨比例应以等效跨度为基准进行设置;低塔中跨拉索受力受疲劳应力幅控制 适应了特殊建设条件(防洪、通航、桥址地形) 有利于减少水上施工工程量,节省工程造价 (5)多塔斜拉桥 适应于“W”桥址断面和多孔单向通航条件 中塔固结约束,提高结构整体刚度 以多跨替代单一大跨,具有显著的经济性 2.3桥面体系创新 (1)带斜撑的分离式双主梁 问题提出:400m 以上的铁路斜拉 桥,为满足结构 横向刚度,一般 会出现桥面结构 宽度远大于功能 要求的情况,造 成桥面浪费。 分离式边箱梁通过K撑连接桥面系,各自受力明确,通透桥面改善了结构抗风性能 结构宽度、功能与构造互补 (2)钢混组合桥面板 用钢板作为桥面板底板,兼作模板,其上浇筑混凝土桥面板,钢底板与混凝土板之间采用带孔钢板作为组合剪力键,形成格构型,既加劲了钢底板,有利于浇筑混凝土,同时也为组合结构的抗剪器。 三、机遇与挑战 3.1 行业规程规范的系统化编制 3.2 桥轨一体化系统设计 近期我国铁路斜拉桥的发展与挑战 刘振标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